乘坐公交车时,乘客最常遇到的问题可能是因频繁停靠而导致的延误。然而,在西安,一项创新的公交服务举措正为乘客带来便捷,这一举措名为“响应式停靠”。
哪些线路试行
近期,西安公交集团进行了一次创新尝试。记者获悉,港务环线1、2号线上的306路、333路、335路等5条常规线路,以及S1路、S11路、S16路、S22路、125路等5条招手停线路,均开始实施“响应式停靠”服务。此举标志着覆盖范围已初步覆盖多种公交线路类型。此次多线路的试点,将显著影响乘客出行感受,为市民提供了体验新型公共出行方式的机会。若该模式成效显著,未来有望推广至更多线路,届时将惠及更多乘客。
车内提示很到位
11月14日,306路公交车上详细展示了“响应式停靠”服务的操作环节。临近站点时,车内语音提示系统即刻启动,提醒乘客若需下车,请提前至后门按铃。车厢内各处均张贴了响应式停靠服务的说明,而下车门扶手旁也设有“请按铃下车”的标识。这些指示清晰明了,确保乘客能够准确掌握操作方法,有效避免因对规则不熟悉而误车或产生不必要的等待。无论是常驻本地的乘客,抑或是初来乍到的外地游客,均能借助这些提示,轻松适应公交服务的新模式。
乘客反馈很积极
孙女士,居住在临潼区斜口镇,因日常通勤需要,几乎每天都会乘坐306路公交车。她首先注意到该线路新增了响应式停靠服务。同样,陆女士,居住在航天基地航天城天谐苑小区,每天乘坐S11路社区巴士往返于家和公司之间。在此之前,该线路采取的是“站站停”模式。自从实施“招手停”响应式停靠服务后,陆女士从家到公司的时间大大缩短。这一变化显示出这种服务为乘客带来了切实的便利,降低了他们的出行时间成本,满足了他们对出行效率的提升需求。孙女士和陆女士的体验并非个别现象,大多数尝试过这种新服务的乘客都对其表示了满意。
司机操作有依据
车辆临近站点时,若乘客按下铃声,不仅会发出声响提示,驾驶室内仪表盘上还会同步亮起指示灯。正如306路驾驶员赵青峰所述,此举有助于防止驾驶员因全神贯注于驾驶而忽略提醒。此外,车辆进站前,司机通常会先行观察。若站点有乘客,司机将驶入站台;若站点空无一人且车内无人按铃,车辆则直接驶离。这种做法使得司机能根据现场情况灵活调整,既满足了乘客下车需求,也提升了运营效率。
提高周转效率
张辉,西安公交集团第八分公司三车队的副队长,指出,通过灵活停靠站台,可以缩短公交车进出站的等待时间,进而提升公交车辆的周转效率。目前,这一服务正处于试运行阶段,市民对此表现出浓厚兴趣。公交公司已安排驾驶员和工作人员在车内进行宣传,并收集乘客的意见和建议,以便对服务进行相应调整。这种主动寻求改进的态度值得赞扬。公交周转效率的提升不仅关乎公交公司的运营效益,更与广大市民的出行体验密切相关。
数据体现优势
西安公交集团营运生产部副部长董龙辉通过提供数据展示了服务优势。以306路为例,线路总长31公里,设有21个站点。实施响应式停靠后,每趟行程平均减少10次停靠,运行时间缩短5分钟,平均速度提升10%。这些数据明确指出,该服务对长线路和低客流站点比例较高的线路具有显著成效。这些数据也为该服务的持续试验和推广提供了坚实的支持。
西安公交集团今年陆续推出多项新服务,包括大站快线、“招手停”以及公交地铁无缝接驳,甚至新增了响应式停靠服务。这些创新举措旨在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出行需求,提升公共出行的效率与便利性。对此,我们不禁要问,您是否期待这些服务能迅速推广至您日常乘坐的公交线路?欢迎在评论区发表您的观点,并点赞以示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