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支青年团队,充满活力,具备专业精神,活跃于官山自然保护区的山林里。他们承担着资源保护的使命,肩负着科研监测的任务,从多学科视角出发,守护绿色家园,开启了一场生态守护的新征程。
团队多学科优势
该团队专注于基层资源保护以及科研监测,从多学科交叉的角度开展工作。其成员年龄范围在70后至00后之间,涉及山林守护、资源监测、科普宣教等多个领域,既继承了前辈的经验,又融入了新时代的创新理念,给生态保护事业带来了全新的活力。
基层工作经历
有成员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于2008年8月入职官山保护区,最初在东河、龙门、西河、科研科、保护科、办公室等多个部门锻炼,2022年,该成员主动回到西河保护站基层一线,积极参与资源巡护、科研监测和科普宣教等工作。
侧重鸟类研究
如今,该成员着重于鸟类资源调查,也注重自然科普教育。其通过定期观察,进行记录,从而全面掌握鸟类种群数量、分布范围等信息。与此同时,该成员开展自然科普教育活动,以此提升公众生态保护意识,进而让更多人参与到生态保护中来。
坚守一线岗位
一些成员于2008年考录到官山保护区管理局,此后十几年,他们始终坚守在生态保护基层的最前线,在西河承担资源管护工作,承担科研监测工作,承担社区走访工作,承担站内日常工作,认真履行职责,为保护区稳定发展贡献力量。
青年认知转变
2023年8月入职的年轻成员表示,保护区是天然的宝库,里面有无数珍贵的自然资源。这份工作虽然平凡,然而守护这些自然资源却是使命。2022年入职的成员,刚开始对专业林业知识很陌生,不过在前辈的帮助下,从“生态小白”成长为能够守护山水的林业人。
新人多样任务
2022年10月有新成员入职,他们主要负责保护站每日工作记录,以及珍稀植物养护等多项任务,他们认真完成各项工作,在三年保护工作中,深刻体会到成就感来源于保护珍稀动植物,来源于科研出新种,还来源于科普教育小朋友,这支跨代际团队在官山保护区的山林里,用青春智慧书写生态守护答卷。科研的严谨性与人文的温度在绿水青山之中共同生长,共同发展,持续推动着生态保护事业取得进步。对于官山保护区里这支青年团队开展的工作,大家是怎样看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