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长沙,居住着一位名叫肖卫东的热心人士,今年53岁。他日以继夜地变换角色,11月13日的清晨,他与同伴一同在社区街道上清理卫生,随后又急忙赶往超市。肖卫东并非偶尔为之,他早已将社区事务视为己任。白天,他在超市忙碌,夜晚则变身义警,在社区内巡逻。无论社区何时有需要,他总是踊跃参与。他的身影遍布各个角落,邻里们对他都十分熟悉。他的无私奉献在社区中构筑了一道独特的风景。
肖卫东的行为并非偶然,而是长期以来的习惯。退役后,他在深圳工作多年,随后因家庭原因返回长沙。自那时起,他开始关注社区事务,起初关注的是邻居的需求,随后逐渐拓宽了关注范围。这种自发性的投入逐渐成为了他的日常。
志愿服务之路的开启
肖卫东踏上了志愿服务的征程,这一过程并非一蹴而就。退役后,他原本拥有稳定的工作。2010年,他回到长沙开设了超市,与邻居们逐渐熟络。在交流中,他察觉到周围存在着许多需要帮助的人。面对这些需求,他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从日常小事着手,如援助困难家庭、照料孤寡老人等。对他而言,只要能尽一份力,便是莫大的满足。起初,他并未深思熟虑过志愿服务的理念,只是出于内心的善良而投身于这些善举。
在志愿服务的起始阶段,肖卫东的妻子并未给予充分的支持。家庭中诸多事务亟待肖卫东分担,然而他却全身心投入志愿服务。尽管如此,肖卫东并未气馁,他通过持续不断的实际行动,逐步影响并感染了妻子。
妻子的转变
肖卫东的妻子房爱起初对丈夫做志愿者的行为持中立态度,既不反对,也不特别支持。家庭事务繁重,她期望丈夫能多留在家中。然而,随着肖卫东多次参与志愿服务,并带她一同体验,房爱的看法发生了显著转变。她从志愿服务中感受到了成就与快乐。她决定不再犹豫,不仅自己投身其中,还携子同行。她认识到丈夫行为的深远意义和价值,从而全力支持助人为乐的行为。在此家庭中,志愿服务逐渐从个人行为演变为全家共同追求的目标。他们通过实际行动展现了爱心传递的力量。
志愿队伍的成立
肖卫东的志愿服务之路不断拓宽,身边逐渐汇聚了一群志趣相投的伙伴。2013年,他们在望城区正式成立了红十字会志愿队。起初,队伍仅有四名成员,如今已壮大至超过200人。这些成员均因对志愿服务精神的认同而加入。在加入队伍前,他们多数已对肖卫东的言行进行了观察,并被他的奉献精神所感染。肖卫东对队伍的成立与壮大感到由衷的欣慰,每位新成员的加入都为这份爱心注入了新的活力。
该队伍对自身要求严格,服务区域远超望城地域。成员们投身于众多救援行动之中。他们曾前往湘西,为贫困家庭及学校提供援助。队员们毫无保留地倾注了自身力量。
难忘的救援行动
众多志愿活动留下了诸多难以忘怀的时刻。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年初,肖卫东带领的志愿队在岳阳平江的抗冰救灾行动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面对突如其来的冰雪灾害,志愿队迅速展开行动。在短短时间内,他们成功筹集了矿泉水、方便面、衣物、棉被等急需物资。这些物资对于受灾群众至关重要。志愿者们争分夺秒,将物资送到灾区群众手中。整个过程中,他们克服了路途的艰辛,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尽快将温暖和关怀带给受灾群众。这一事件充分展现了志愿队的强大凝聚力和号召力。
在受灾地区,他们的行为获得了广泛的赞誉,此举不仅激发了更多人投身公益事业,而且让人们深刻认识到志愿者力量的强大。
持续的坚守
肖卫东承诺,他将始终如一地致力于志愿服务。他与他的团队为社区提供日常服务。每日清晨六点,他们便开始打扫小区卫生,并负责护学工作;夜晚,他们则进行社区巡逻。通过实际行动,他们正逐步改变社区环境,优化社区人际关系。肖卫东强调,他将持之以恒地从事这些看似平凡却极具意义的活动。
是否在您的周围,也存在如肖卫东一般无私奉献的志愿者?欢迎分享您身边的相关事迹。同时,我们也期待着大家的点赞与文章的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