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与9日,海南锦绣世界文化周系列活动于五指山隆重举行。活动中,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与别具一格的“村秀”表演吸引了众多观众。这不仅是一场文化盛宴,更是一个展示当地文化传承与进步的关键平台。

传承非遗从校园开始

11月8日,在五指山海南热带海洋学院附属中学红星学校,举办了“非遗进校园——文化的传承”活动。此次活动吸引了六百多名学生踊跃参与。学生们在此体验了非遗美食等丰富多彩的活态展示,现场气氛活跃。五指山市对非遗的保护与传承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已连续举办“非遗进校园”活动超过十年,实现了对14所中小学的全覆盖教学。每年,大约有2000人次接受培训,为非遗的传承不断注入新的活力。

非遗进校园!六百余名学生感受黎族传统技艺风采  第1张

“非遗进校园”对学生影响深远。这并非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将传统文化的种子播撒。在校园中,学生们得以接触并了解如黎族、苗族等民族鲜为人知的非遗文化,亲身领略传统技艺、民歌等独特的魅力。这或许会成为众多学生热爱非遗的契机,激发他们未来投身于非遗传承的积极性。

非遗进校园!六百余名学生感受黎族传统技艺风采  第2张

海南锦绣世界文化周五指山“村秀”登场

11月9日,海南锦绣世界文化周系列活动中的五指山“村秀”在毛纳村成功举办。这场“村秀”非同寻常,承载着特殊的意义。活动现场气氛热烈,由村民构成的民族时装表演队伍,携带着农特产品,向人们展示了文化振兴的成果。

活动现场汇聚多元元素。一方面,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正进行生动展示与表演。另一方面,现场还设有手工研学活动和黎锦文创集市。此举使得市民与游客得以全面领略当地文化,实现了“听、观、品、玩、感”的全方位体验。这对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村秀”的策划理念及呈现

非遗进校园!六百余名学生感受黎族传统技艺风采  第3张

五指山“村秀”活动通过五个部分——传承佳话、传统底蕴、民族时装、乡村振兴成果、锦绣诗篇——全面铺开,其策划理念“展望过去、把握现在、远眺未来”得到了充分体现。模特们扮演着文化展示者的角色,身着民族服饰,手持农特产品,步入宝山竹屋。在此刻,灯光集中,仿佛所有目光都集中在了民族文化之中。

模特们的步伐承载着深厚的文化意义。他们所展示的民族服饰工艺精湛。当这些服饰与毛纳村的环境和谐相融,呈现出的自然与文化的交融景象,极具感染力。这一景象背后,反映了策划者对文化内涵的深刻洞察与精准呈现。

嘉宾眼中的五指山民族时装秀

沈华菊作为嘉宾,对五指山民族时装秀的举办深感意义非凡。她认为,这不仅仅是一场时尚盛宴,更是一场文化交流与传承的盛会。在活动中,沈华菊对五指山的民族文化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这种认识是全方位的,不仅涵盖了服饰本身,还包括了其背后的丰富故事。

这场活动凸显了对外界认识本地文化的重要性。音乐、表演、服饰以及农特产品共同搭建了文化交流的桥梁。众多宾客,如沈华菊,通过此活动得以目睹五指山的独特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进而激发出向往与喜爱之情。

五指山市非遗发展展望

五指山文化馆的负责人对未来发展抱有期待。五指山市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优势,自然资源丰富,民族文化内涵丰富。该馆计划充分利用这些优势,进一步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未来的工作重点已经清晰。我们必须集中精力,通过非遗文化赋能乡村振兴。非遗不应仅限于展板和展架的展示,而应在实际生活中得以传承和进步,以此推动乡村经济向高质量转型。例如,通过开发相关产品、深化文化旅游活动等方式,共同描绘五指山地区的幸福画卷。

非遗进校园!六百余名学生感受黎族传统技艺风采  第4张

对读者的提问

各位读者,您所在的地区是否也开展了将文化遗产保护与地方经济同步发展的活动?期待您的评论、点赞及分享。

非遗进校园!六百余名学生感受黎族传统技艺风采  第5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