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临近,友谊街道社工站携手谊安社区及德仁社工,于4月18日举办了青团制作活动。此次活动为居民们带来了一场洋溢着春天气息和民俗风情的愉悦体验。
活动筹备充分
活动开展前,德仁社工的员工们提前进行了青团制作的充分筹备。在社区的活动室内,所有制作青团所需的原料、馅料及工具都已备齐。糯米粉、艾草汁等材料被摆放得井井有条,豆沙、芝麻等馅料则被妥善密封,保持其香气。如此细致的前期准备,不仅为活动的顺利进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让居民们体会到了主办方的一片匠心。
社工们对设备进行了细致的调试,并核实了工具的完整性。他们不仅是在整理物资,还在为一场融入传统文化的体验活动做精心布置。每一个环节都透露出对活动的重视,同时也为后续制作青团的过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节气文化科普
活动开场,社会工作者扮演了文化传承者的角色。他们详尽地阐述了谷雨节的历史起源及其特性,从气候变迁到其对农业的影响,使居民对这一传统节日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此外,他们还解读了青团在谷雨习俗中的象征意义及其丰富的文化底蕴。在讲解期间,居民们兴趣盎然,注意力高度集中。他们似乎从这些言辞中洞察到了传统文化在历史长河中的绵延,并对活动的内涵有了更深的领悟。众人不禁赞叹节气文化的深厚内涵,认识到了在现代社会中延续这些传统习俗的价值。
社工的叙述唤起了居民对传统文化的热情,使得活动内容超越了青团制作的范畴,成为了一次文化传承与交流的平台。
现场示范教学
在制作青团的过程中,社会工作者亲自上台,进行了详尽的演示。他们熟练地将不同材料混合,双手宛如翩翩起舞,制作出翠绿且光滑的面团。然后,他们均匀地将面团分割,擀制成适宜厚度的饼状,动作流畅,一气呵成。随后,他们包裹馅料,搓揉成一个个圆润且饱满的青团,每个步骤都井然有序,标准规范。居民们聚精会神地观看,眼中流露出强烈的模仿意愿。他们认真观察每一个细节,仿佛生怕错过任何一个关键步骤。
社工的行动为居民们呈现了明确的制作步骤,同时增强了他们亲自尝试的信心。这种实地教学形式,使居民们对青团制作有了更直观的理解,并促进了居民间的互动与沟通。
居民热情参与
社工示范完毕,居民们陆续动手实践。他们手持工具,依照社工的动作进行模仿。其中一些居民技艺娴熟,迅速制作出精美的青团;而另一些居民操作略显生疏,需旁人协助指导。在制作过程中,大家交流着与谷雨、青团相关的往事。老人们回忆着往昔谷雨时节的传统活动,而年轻一代则表达了对青团的个人情感。现场洋溢着欢声笑语,气氛和谐宜人。
在此过程中,参与者不仅亲手制作了青团,同时也在延续文化传统和交流彼此情感。通过共同协作与分享,居民们加深了彼此间的友谊,使得社区氛围更加和睦温馨。
品尝劳动成果
不久后,桌面铺满了各式各样的青团。居民们目睹着自己的劳动结晶,脸上显露出自豪和喜悦。众人纷纷迫不及待地品尝自己制作的青团,其细腻绵密的质地和香甜浓郁的滋味在口腔中弥漫。一时间,众人纷纷赞叹不已,对青团的口感和自己的手艺给予了高度评价。部分居民甚至相互交换青团,分享各自馅料的独特口感。
这份佳肴不仅代表青团本身,还蕴含了居民们的辛勤劳动以及对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感。在享用青团之际,众人亦更加深刻体会到了活动带来的欢乐与价值。
活动意义深远
本次活动的价值不容忽视,它不仅沿袭了谷雨时节制作青团的古老风俗,使居民在品味佳肴的同时体验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而且极大地丰富了他们的文化生活。活动为居民们提供了一个交流与互动的场所,加强了邻里间的交流与协作。居民们在活动中相互扶持、共同学习,共同营造了一个温馨和谐的社区环境。
友谊街道举办的青团制作活动顺利落幕,不仅为居民们带来了愉悦的体验,而且促进了传统民俗文化的传承与推广。社区内是否也期待更多类似的有益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