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晚报小记者走进垃圾分类宣教基地,一场意义深刻的环保之旅等你来  第1张

近期,环保议题备受关注,其中垃圾分类成为热议焦点。西安市的青少年记者们获得了别开生面的体验,他们与西安市城管执法局携手探访莲湖区垃圾分类宣传教育中心,在知识竞答环节中度过了一段愉快的时光,此次活动亮点纷呈。

活动背景

在社会各界环保意识不断提升的今天,垃圾分类作为关键环保措施,其重要性显而易见。西安市在推进垃圾分类方面不遗余力,莲湖区垃圾分类宣教基地已成为教育的重要场所,该基地早已被纳入《全国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引导基地名录》,并荣获西安市科普教育基地称号。11月2日下午,西安晚报小记者们与西安市城管执法局共同举办的活动在此隆重启动。该展馆占地2000平方米,内含丰富的垃圾分类科普知识和信息。

西安市对垃圾分类制定了具体规定,其中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体系尤为突出。每位市民,无论年龄大小,都应对此有深刻理解。在此背景下,小记者们的实践活动显得尤为重要,他们有望成为垃圾分类理念推广的先锋。

知识抢答现场

一提出问题,宣教基地的讲解员便激发了孩子们的热情。诸如“一吨废纸能制成多少优质纸张,能保留下多少棵大树”以及“西安的生活垃圾分类分为几类”等问题,孩子们纷纷踊跃作答。他们迅速且准确地给出了答案,例如“700公斤优质纸张”。这种抢答的气氛异常热烈,孩子们仿佛置身于一场知识竞赛之中,每个人都渴望展示自己对垃圾分类知识的掌握。

宣教基地的教育与平日截然不同。基地利用馆内的文字和图片,详细展示了垃圾分类的核心知识。这些讲解资料全面详尽,涵盖了从基础垃圾分类理念到西安市具体分类方法的全部内容。此外,基地还结合全球范围内重大环保事件的解析,使孩子们能从更广阔的视角领悟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多媒体带来的体验

宣教基地并非仅限于单调的文字与静态图片。基地内运用了“声、光、电”等先进的多媒体互动手段。孩子们踏入基地的那一刻,便被这些现代化的技术深深吸引。他们眼中,有详尽的垃圾分类动画演示;耳边,传来生动活泼的垃圾分类故事;手中,则可通过互动装置亲身体验模拟分类。

孩子们对垃圾分类的直观感受得到了显著提升。以某多媒体互动区为例,他们可通过手势操作对屏幕上的垃圾进行分类。正确分类将触发奖励动画,而错误分类则会收到提示,引导他们重新分类。这种模式让学习与娱乐相结合,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游戏。

小记者们的反应

孩子们在基地内洋溢着激动与好奇,对各个垃圾分类展示区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在多样化的游戏和互动活动中,他们踊跃参与其中。每一次新知识的发现,都引发他们的欢呼与喜悦。他们之间欢快地交流,分享各自所学的垃圾分类技巧。

在分类知识抢答的“小课堂”环节中,19名小记者通过积极抢答赢得了游戏积分。他们对这一环节表现出极高的认真度,目的就是为了兑换“娃娃机”游戏币。他们深知,积分的多少直接关系到“夹娃娃”的机会。对孩子们而言,这不仅是一场游戏,更是评估自己知识学习成效的一种方式。

幸运小记者收获

众多小记者喜获幸运。他们成功从娃娃机中取出西安市生活垃圾分类形象大使的玩偶——四色石榴宝贝“红薇薇”“黑奇奇”“蓝可可”“绿楚楚”。这种将知识转化为乐趣的活动,让孩子们洋溢着喜悦。此举亦激发了更多孩子对垃圾分类知识的兴趣,促使他们更加热情地投身于此类活动中。

马子京,西安市长安区湖滨小学五年级学生,对此深有感触。他表示,当天收获颇丰,不仅学到了垃圾分类的知识,还亲自参与了垃圾分类的实践。他决定今后在生活中更加重视垃圾分类,致力于环境保护,成为一名真正的环保小卫士。同样,航天四小四年级的惠欣怡也表达了同样的感受,她认识到垃圾实际上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通过正确分类,它们可以重新被利用。她希望自己的努力能让地球变得更加美好。

活动背后的意义和推广

垃圾分类作为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环节,其正确实施对于垃圾的减量、资源化以及无害化处理至关重要。这不仅能够显著提升资源使用效率,还能有效降低环境污染。西安市城市管理执法局近年来持续投入,通过举办丰富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向公众普及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例如,针对小记者的特别活动,旨在通过孩子们影响家庭,进而推动整个社会共同投身于垃圾分类的实践中,共同营造一个美丽、整洁、干净的西安城。

广大读者,您是否遇到过身边富有创意的垃圾分类推广活动?期待您的评论参与,同时,也欢迎您点赞并转发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