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 年后,美国费城交响乐团再度访华,开启中美文化交流新篇章  第1张

美国费城交响乐团再次踏上中国之旅,这一行动不仅唤起了众多人的回忆,同时也为文化交流带来了新的契机。1973年,该乐团作为首支访问中国的美国交响乐团,开启了历史性的“破冰之旅”。31日晚,在北京国家大剧院,乐团展开了新一轮访华的首场演出,其意义尤为重大。

访华巡演情况

自10月30日起,费城交响乐团展开了其中国之行。在此期间,从10月31日至11月10日,乐团将在北京、天津、成都以及海口四个城市举行共计九场音乐会。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成都会和海口市将成为乐团首次访问的城市。乐团总裁马思艺将此次访华巡演誉为一场“史诗级”的旅程,参与演出的团员超过一百人,规模相当庞大。如此规模的访华演出,充分体现了乐团对此次巡演的高度重视。乐团在中国多个城市的演出,也将有助于进一步推动中美两国间的文化交流与互动。

该乐团此行系第14次踏上中国舞台,频繁的交流互动见证了中美两国在音乐领域的文化交流持续深化,并见证了跨越数代人的深厚友谊。

历史性意义

1973年,费城交响乐团首次踏上中国土地,成为新中国成立后首个访问中国的美国乐团。这一历史性时刻,标志着中美文化交流的新篇章。如今,值此中美建交45周年之际,乐团再次来访。此次访华由马思艺率团,他强调,此次演出将为乐团与中国之间的友好关系开启第二个50年。这一跨越半个世纪的历史性事件,凸显了中美文化交流在民间层面的持续深化。音乐,作为独特的交流纽带,不断增进两国人民对彼此的了解与认知。

中美两国领导人将此乐团誉为穿梭于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使者”,它肩负着推动中美友好关系不断深化的使命。在中美交往的历史进程中,乐团每一次访华演出,都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中美关系友好发展的生动例证。

50 年后,美国费城交响乐团再度访华,开启中美文化交流新篇章  第2张

指挥家与曲目

31日晚,首场音乐会如期举行。马林·阿尔索普担任首席客座指挥,带领乐团献艺。音乐会向中国观众呈现了《塞维利亚的理发师》序曲等众多耳熟能详的曲目。音乐厅内,近2000名观众沉浸在高低变化的乐音中。曲目选择既唤起了老观众对乐团过往访华演出的记忆,也使新观众得以一窥乐团的演奏风格与音乐修养。

乐团未来将继续融合中国元素,如在11月2日于北京举行的音乐会上,将呈现《春江花月夜》这一基于唐诗创作的作品的全球首演。此举措不仅是对中国文化的尊重,更是一次两种文化深入融合的探索。

演奏家的坚持

达维德·布思,年逾古稀的小提琴手,在乐团中备受尊敬。自1973年首次来华演出以来,他从未缺席过任何一次访华活动。在中国,他结识了众多朋友并持续保持联系。他坦诚,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与乐团建立如此紧密和长久的关系。这反映出他与中国的深厚情感,他如同一条纽带,将费城交响乐团与中国观众的心紧密相连,多年来,他不断通过音乐搭建起双向交流的桥梁。

展望后续演出

50 年后,美国费城交响乐团再度访华,开启中美文化交流新篇章  第3张

著名琵琶演奏家吴蛮将在接下来的演出中登台亮相。琵琶,这一源自中国的传统乐器,与交响乐的融合无疑将为观众带来别具一格的听觉享受。这种中西音乐风格的交汇,是文化交流与融合的生动例证。乐团未来的演出将延续这一融合主题,通过融入丰富的中国文化元素,使得演出更贴近中国观众的口味,并增强他们对乐团演出的情感共鸣。

此类演出模式将进一步增进中美两国在文化领域的民间交流,不仅有助于推动中美文化交流的深入发展,而且能够促进两国人民对各自音乐文化内涵的深入理解和认知。

专家观点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王义桅教授指出,费城交响乐团的中国巡演是对中美两国友好历史的重温。这一活动充分体现了中美两国人民之间深厚的友谊。自乐团多次访华以来,其在文化领域的交流已成为中美民间积极互动的见证。中美两国在人文交流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正如我国古语所言:“国与国之交在于民之相亲,民之相亲在于心之相通”,音乐正是这样一种能够促进心灵沟通的语言。

关于费城交响乐团此次中国巡演,您认为它将如何对中美之间的文化交流产生更为显著的影响?期待您的评论、点赞及分享此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