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北京居民岳先生遭遇了难题。他于2024年5月与北京亿润我家住房租赁有限公司签订了房屋托管服务协议,约定的月租金为6650元。然而,自9月起,岳先生便未能收到租金。这一情况暴露了房屋租赁领域的潜在风险,租户可能面临租赁公司逃逸的风险。
亿润我家与岳先生的合同签定
2024年5月12日,岳先生与亿润我家的租赁协议中规定,其两居室月租为6650元,租赁期限为2024年6月12日至2025年12月11日。6月13日,亿润我家员工徐某以个人身份向岳先生支付了13300元,9月19日再次支付了6650元。此后,岳先生未再收到任何租金。截至2024年12月,亿润我家尚欠岳先生19950元租金。
岳先生选择该公司可能基于其表面上的规范运作。然而,这一现象亦提示,在租赁过程中,仅审查合同内容尚显不足,还需对公司的历史和背景进行详尽考察。
租金拖欠及公司失联的情况
岳先生在租金未到账后,便尝试联系亿润我家。起初,对方以财务状况紧张为由进行解释,但随后电话联系不上。岳先生随后前往当初签约的朝阳区门店,却惊讶地发现店内空无一人。在整个过程中,岳先生感到既焦急又无奈,毕竟他辛勤工作所依赖的正是这些租金收入,而公司却采取了这样的行为。
岳先生所经历的情况并非个别现象,租房市场此类事件频繁出现。租客往往处于不利地位,公司一旦消失,维权之路异常艰难。
寻找公司过程中的困难
岳先生着手联系相关政府部门。他了解到,公司于2024年10月24日将注册地址变更为丰台区马家堡西路。然而,石景山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告知,无法查找到该公司的注册资料。随后,岳先生前往丰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进行反映,但丰台区方面也表示无法联系到公司法人。
监管不足导致租房者在维护权益时遭遇重重障碍。市场监管部门理应发挥监管职能,但当前却难以锁定相关企业。
联系到公司工作人员情况
2025年1月10日,澎湃新闻成功联络到该公司员工。该员工否认了拖欠租金的情况,同时对于公司法人及注册地变更一事亦表示缺乏了解,仅提及与市场变动相关。
这显然是试图逃避责任。公司管理上的无序状况以及员工的不负责任态度,从中可见端倪。
合同违约责任约定
合同中明确规定了违约责任,然而目前公司已撤离,导致相关条款难以实施。根据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该公司的核准注册时间为2024年10月22日,相关注册信息完备,然而公司仍面临问题。
当前注册登记的信息尚不能充分确保租客权益,故亟需实施更多高效监管策略。
有关部门的处理措施及未来走向
1月14日,丰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表示,将与朝阳区的同行共同联络相关企业。若在15个工作日内未收到回应,企业将被纳入经营异常名录。这一举措被视为正面进展,寄望能帮助岳先生追回损失。
该事件中,租客面临极大劣势。为最大程度减少此类状况,房屋租赁时宜采取何种措施?欢迎读者积极留言、点赞及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