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民政部举办了“民政这五年”的新闻发布会。会上,备受瞩目的“乡村著名行动”具体细节得以披露。自去年启动以来,该行动已成为民政工作的亮点,对乡村发展的未来趋势等多个方面产生了显著影响,激发了广泛的期待和强烈的探究兴趣。

行动的成果彰显

截至2024年10月中旬,我国“乡村著名行动”实现了显著进展。该行动已对45万条乡村地名进行规范命名,有效提升了乡村地名的识别与管理水平。同时,35万块乡村地名标志已投入使用,1450万块楼门牌已安装到位,这对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识别起到了关键作用。另外,900余万条乡村地名在互联网地图平台上进行了规范标注,使乡村在数字地图上更加易于查找。这些成果充分体现了该行动在推动乡村发展多领域中的积极作用。行动的推进也突出了地名工作在乡村治理、乡风文明、产业振兴生态环保等方面的价值,凸显了其多元化的积极影响。

经验借鉴促发展

“乡村著名行动”借鉴并实践了“千万工程”的经验,生动体现了其实践意义。该行动建立了独特的理论框架和工作机制,包括制定了《乡村地名建设指南1.0》。该指南针对乡村的不同类型,如特色保护、聚集提升、城郊融合、搬迁撤并等,明确了各类乡村地名建设的重点,并对任务、措施及实施路径进行了详细阐述。此举旨在指导各地构建实际、特色鲜明、务实高效的乡村地名管理体系和服务模式。预计到2025年底,全国将有三分之一县(市、区)实现基本建设目标;到2027年底,90%的县(市、区)将达成预定目标,分阶段推进乡村地名管理进入新阶段。

尊重基层与群众

“乡村著名行动”起源于基层,因此基层群众的创新精神值得高度重视。2023年,该行动在全国范围内启动试点,70个试点地区积累了众多成功案例。今年,首批“乡村著名行动”先行区的优秀经验已选出。未来,将继续评选第二批先行区的典型经验,并鼓励各地树立本地工作榜样。这种对基层经验的重视与推广,有利于更多地区发掘优秀案例,从而积极参与“比学赶超”的浪潮,进一步推动整个行动的活力持续上升。

推动成果转化

目前,“乡村著名行动”在成果转化方面投入了众多资源。全国各地积极组织群众自行标记农家乐、采摘园等特色地点,每日新增数据量超过一万条,这一举措有助于农村经济产业点在地图上更为突出地展现。同时,已成功举办了超过三万三千场特色鲜明的地名文化活动,累计惠及民众超过八千万人次。另外,三万余条乡村古老地名被纳入保护名录,这不仅保留了乡村的文化遗产,还在促进发展的同时,守护了民众的精神寄托。

未来发展方向

未来规划将重点推进“乡村著名行动”的改进与提升。具体实施手段涵盖:维护乡村地名文化遗产、塑造乡村地名文化成就、推动乡村地名产品的进步。目标在于让美丽乡村不仅拥有优美的名字,还具备相应的深厚内涵,真正获得赞誉,并向更宽广的国际舞台迈进。为实现此目标,各地需依据可操作性、可量化性、可追溯性、可评估性等原则,制定并执行本地行动计划,确保各项任务得到有效落实。

行动意义深远

在新时代的大背景下,“乡村著名行动”已成为地名工作服务乡村振兴的一项创新措施。在此之前,乡村地名工作或许并未得到如此高的关注。然而,此次行动不仅规范了地名,还在乡村产业振兴、文化传承等多个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各地积极响应,普遍认识到乡村发展的重要性。读者们,您如何看待“乡村著名行动”在促进乡村旅游发展方面的潜在作用?欢迎您分享您的观点,并对本文表示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