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时分,平川区的王家山镇万亩文冠果林地盛开繁花似锦,宛若人间仙境。而与此同时,在响泉后山石碑子公路两侧,新植的树木充满生机。这一壮丽景象,恰是平川区在文冠果产业推进与生态环境建设上双管齐下的生动体现。

繁花盛景引关注

初夏时节平川区万亩文冠果林盛花期,苗木成活率达90%?咋做到的  第1张

初夏时节平川区万亩文冠果林盛花期,苗木成活率达90%?咋做到的  第2张

近期,在白银市平川区的王家山镇,一片片文冠果林正值盛开之际。花朵素净,密集地缀满枝桠,微风轻拂,枝叶轻轻摆动。置身其中,仿佛漫步于生机勃勃的生态画卷之中。得知这一消息后,周边众多游客纷纷慕名而来,于花海中拍照留念,感受初夏的温馨与美好。

初夏时节平川区万亩文冠果林盛花期,苗木成活率达90%?咋做到的  第3张

新苗栽植启新程

位于响泉后山石碑子公路周边的区域,目前呈现出一片热闹非凡的景象。众多工人正井然有序地种植新一季的文冠果树苗。这一举措标志着平川区在执行“管护与栽植相结合”的生态美化区域战略上,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项目负责人透露,响泉后山项目占地面积约为1.2万亩。截至目前,该区域已成功完成了开挖平台和树坑的作业,这一区域的总覆盖面积已扩展至8000亩。同时,已有大约4000亩的土地被用于种植文冠果。项目方预计将在年底之前,完成所有栽植任务的实施。

初夏时节平川区万亩文冠果林盛花期,苗木成活率达90%?咋做到的  第4张

科学栽植强根基

在位于响泉的文冠果种植园,先进的种植方法得到了普遍采纳。本年度,该园大量采用了本地区培育的杯苗,同时结合了土壤的改善和适宜的种植密度等策略,有效提高了幼苗的成活比例。数据显示,幼苗的成活率已上升至约90%。目前,平川区正充分利用规模化的育苗基地,这一举措涵盖了从种苗的繁育到大规模种植的整个过程。通过这一系列操作,该区已成功构建起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从而为产业的持续发展奠定了稳固的基础。

初夏时节平川区万亩文冠果林盛花期,苗木成活率达90%?咋做到的  第5张

精细管护促发展

初夏时节平川区万亩文冠果林盛花期,苗木成活率达90%?咋做到的  第6张

为推动文冠果产业与生态环境同步发展,平川区建立了“科技与人力结合”的双重养护体系。该体系首先运用智能监控系统对土壤湿度及病虫害状况进行实时监测,以保证水肥管理的精准实施。接着,组建了专业的护林队伍,负责定期进行修剪、补种和除草等工作。同时,与滴灌系统相配合,有效提高了苗木的成活率,并为当地居民创造了就业机会。刘世萍,一位苗木管护工作者,强调在家门口就能获得经济收益,使得她的生活前景显得更加光明和充满希望。

经济价值显优势

文冠果不仅享有“生态卫士”的美誉,而且在经济层面展现出重要价值。其果实能够被加工成高品质的食用油及生物医药原料,枝叶则可转换成环保材料。除此之外,还可以制成文冠果茶、精油等产品。随着产业链附加值的不断提升,周边农民的经济收入也随之显著增加。在最近几年,当地农民通过投身于文冠果的种植、管理与加工等环节,其经济收入得到了显著提升,成功达成了“植树绿化,造福一方”的愿景。

初夏时节平川区万亩文冠果林盛花期,苗木成活率达90%?咋做到的  第7张

生态产业双双赢

平川区以文冠果为纽带,积极推动“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发展战略。通过将文冠果种植与荒山绿化、防风固沙等项目融合,已有效恢复超过10万亩的生态脆弱区域,大幅提升了该区域的植被覆盖率。目前,文冠果已成为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有力示范,对当地生态保护与产业振兴发挥了积极作用。

请问平川区文冠果产业未来可能有哪些新的发展方向?期待您在评论区分享您的观点。此外,也请您别忘了为这篇文章点赞和分享!

初夏时节平川区万亩文冠果林盛花期,苗木成活率达90%?咋做到的  第8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