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在上海举办了一场专注于数字智能化新设备领域的技能竞赛决赛,吸引了众多技术人员的积极参与。这场竞赛究竟有何吸引力?它又将如何影响行业的发展?下面,我们将对此进行深入探讨。
赛事背景
上海市总工会、中共奉贤区委、奉贤区人民政府联合指导,奉贤区总工会与奉贤区数据局携手长三角其他多地总工会共同承办了“2025年度长三角职工数智新装备创新应用技能竞赛”。该竞赛专注于工业机器人、机器视觉、PLC等前沿技术领域。在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的当下,这些技术领域的竞争愈发激烈,举办此类赛事具有深远的意义。自4月份赛事启动以来,主办方充分展现了对于激发员工创新潜能、促进技术交流的高度关注。
报名与选拔
赛事一经启动,便吸引了长三角地区众多技术工人的积极参与。他们分别来自各行各业,岗位各异,共同怀揣着提升技能与展现个人才华的强烈愿望。在经历了初赛的理论考核和仿真操作环节的严格筛选后,众多参赛者中仅有32位选手成功晋级决赛。从众多报名者中筛选出32位优胜者,这一选拔过程之严格可见一斑,同时也从侧面凸显了本次赛事的专业水准和权威地位。选拔为后来决赛的精彩呈现奠定了基础。
竞赛模式
决赛采取了“现场实操技能”的考核方式,该活动地点位于上海城建职业学院的大学生活动中心网球场。参赛选手通过抽签被分为A、B、C、D四组,并进行了全天的轮赛。每个小组的比赛流程包括赛场检录、选手进行比赛、裁判组进行评分以及恢复赛场设备。选手们需要在80分钟内完成既定任务,考核的重点在于操作的规范性、稳定性和创新性。这种竞赛形式不仅对参赛者技能熟练度提出了要求,而且对其在限定时间内应对各种挑战的应变能力进行了评估。
竞赛设备
竞赛所需设备涵盖协作型机器人CR5、海康威视视觉摄像头以及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控制系统等。参赛者需熟练掌握并综合运用多种技术模块,以展示其在数智化装备集成应用方面的能力。这些先进设备为参赛者提供了实战演练的舞台。然而,对于参赛者而言,熟练操作这些设备并非易事,他们需要具备坚实的技术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选手们通过使用这些设备,可以更有效地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相融合。
裁判阵容
评委团队由来自高校的专家学者、企业技术精英以及行业资深成员构成。他们从技术深度、实际操作效率以及方案创新性等多个维度对参赛者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估。比赛的总成绩是通过初赛(占比30%)和决赛(占比70%)的得分进行加权计算得出的。这样一支专业化的评委团队有效地保障了比赛结果的公正性与公平性。他们依托于自身深厚的经验和广博的学术知识,对参赛者的表现进行了精确的评估,确保了每位参赛者的辛勤努力和投入都得到了公平的认可。
竞赛意义
经过长达8小时的激烈竞争,来自上海市奉贤区、安徽省芜湖市以及浙江省温州市的8位选手分别荣获一、二、三等奖。此次比赛不仅是对参赛者个人技能和水平的全面考量,更在于它能有效激发广大职工的创新潜能。在当前新质生产力培育的关键时期,此类竞赛促进了长三角地区在数智新装备领域的深入交流与紧密合作,对于推动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竞赛发现了一批优秀人才,也为行业发展树立了标杆。
本次竞赛异常精彩,您是否认为此类技能竞赛对员工职业生涯的提升具有显著影响?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看法,同时别忘了点赞并转发本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