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乐至县东山中心小学举办了一场独特的禁毒法治教育活动。此次活动由乐至县司法局东山司法所负责策划与实施,其目的是强化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识,加强校园安全防护。接下来,我们将为您展示该活动的精彩片段。
活动背景
目前,毒品犯罪趋势出现新变化,各种伪装形式的毒品层出不穷,对未成年人的吸引力以及潜在风险持续上升。乐至县司法局东山司法所对此问题有着清醒的认识,他们坚信,作为国家的未来,未成年人迫切需要增强识别毒品、抵制毒品和拒绝毒品的本领。为此,于5月21日,东山司法所主动走进东山中心小学的校园,举办了一场以“守护青春,拒绝毒品”为主题的禁毒法律知识宣传活动。
识毒明害
在活动举办地,一种结合“实物展示”与“案例警示”的教育形式,成功吸引了大量学生的关注。东山司法所现场展示了20种仿真毒品模型,尤其是“跳跳糖”、“奶茶粉”等具有隐蔽性的毒品样本前,学生络绎不绝。工作人员对这些隐蔽毒品的特性进行了详细的讲解,旨在让学生认识到毒品可能潜藏在看似无害的“小吃”之中。随后,考虑到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放映了微电影《假如,可以重来》。该影片通过刻画“学习成绩突然下降”、“家庭关系出现裂痕”以及“身体机能受损”等三个场景,生动地呈现了吸毒带来的各种负面影响,给学生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学法知责
东山司法所举办了“法律年龄认知”的互动问答活动,旨在让学生对法律的基本界限有更深入的认识。活动期间,工作人员对刑法第十七条中“十四周岁以上贩卖毒品需承担刑事责任”的规定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并就如何识别毒品陷阱等疑问提供了相应的解答。同时,对毒品犯罪的主要罪名及其相应的处罚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其中明确提到“提供吸毒场所即构成犯罪”和“举报毒品相关行为可获奖励”等法律要点,以此使同学们对毒品相关行为的严重性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在互动问答环节中,众多学生踊跃参与,对法律知识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
自护有方
为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东山司法所制定了“三不三要”的安全口号。学生应当避免食用来源不清晰的食品,不应帮助陌生人搬运物品,也不宜在环境复杂的地域逗留过久;一旦遇到异常情况,应立即拨打报警电话,对于各种诱惑要有决断力予以拒绝,同时积极学习相关的安全知识,并将所学与他人交流。在培训课程中,工作人员扮演可疑人物角色,与学生进行一对一沟通,目的是传授他们识别和处理可疑物品以及应对陌生人的自我保护策略。学生们参与热情高涨,普遍表示学会了实用的防护措施。
活动效果
本次讲座取得了显著效果。现场的小规模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对于毒品的危害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且,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有了明显提升。学生们不仅掌握了识别伪装毒品的方法,而且对毒品相关的法律后果有了清晰的认识。众多学生表示,他们计划将所学知识分享给周围的人。此外,本次讲座还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未来展望
东山司法所的主管人员指出,他们计划在未来持续履行法治副校长一职,并致力于推进各类法治教育活动的实施。这些活动的宗旨是扩大影响范围,使更多学校和学子从中获益,共同营造一个安宁和谐的校园氛围。新活动将融入更多真实案例,并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力求法治意识深入人心,从而为学生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保障。
东山中心小学的孩子们在参与禁毒法治教育的过程中,无疑获得了宝贵的学习机会。这一活动有望提升他们抵制毒品诱惑的能力,从而保障他们的健康成长。您认为这种法治教育对未成年人的成长有何种深远影响?欢迎在评论区发表您的看法,并请记得点赞及分享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