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南平原初夏时节,枝头挂满了如玛瑙般晶莹的樱桃果实。从临猗至盐湖,再到垣曲等地,运城樱桃正成为连接乡村振兴“致富链”的重要纽带,其关注度持续攀升。
临猗西村:规模种植典范
临猗县北景乡的西村,拥有连绵不绝的广阔樱桃园。村民廉振英在果树间忙碌穿梭,辛勤地采摘樱桃,很快箩筐就被装得满满当当。西村因樱桃种植而闻名,成为当地的示范村,占地达六千亩。设施大棚与露天种植相得益彰,形成独特的景观。不同品种的樱桃成熟时间各异,使得整个五月份都成为采摘的好时节。
村口经常可见客商的货车停靠,这些车辆来自河南、江苏等地,收购商们直接入住农户家中。廉振英强调,果园中安装的避雨棚等科技设备,使得樱桃即便在恶劣天气下也能保持其上乘的品质,同时在果实形态和甜度上均有出色表现。伴随着西村樱桃年产量的不断上升,该地区已经成为运城樱桃的主要产区之一。
盐湖邵村:农旅融合创新
在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上郭乡的邵村,位于设施樱桃创业示范园内,负责人陈天龙正在与商家就购买事宜进行商谈。他提及,今年的特级樱桃每斤的价格能够达到80元。陈天龙目光投向树上挂满的樱桃,其脸上流露出自豪之情。
该园区面积达200亩,配备了26座温室大棚,每座大棚的产量约为700斤。在此,我们引入了创新的销售模式——“电子商务+采摘体验”。游客只需支付100元入园费,即可自由采摘并带走一斤樱桃。陈天龙透露,未来计划将专注于开发深加工产品,并构建农业旅游综合体,旨在实现樱桃树全年的收益。
垣曲西阳村:科技助力增产
在垣曲县蒲掌乡西阳村,舜乡阿霞红樱桃专业合作社的果园里,负责人崔霞正在审视樱桃。她不禁感叹万分。尽管今年遭遇了霜冻和干旱的双重考验,但得益于智能水肥系统的精准管理,樱桃的甜度实现了显著增长。
该果园面积达600亩,采用“五统一”管理模式和滴灌技术,即便面对极端气候,其果实品质仍能保持稳定。河南的客商刘春每年都会来此抢购,反映出济源蒲掌樱桃在当地供不应求。合作社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合作模式,帮助周边300多户村民提高收入,同时该合作社也成功入选了“2024中国农民合作社500强”榜单。
樱桃市场:销售形势良好
运城樱桃凭借其上乘的品质和多样的品种,吸引了众多来自不同地区的商家关注。无论是通过货车进行线下大批量采购,还是商家在当地设立采购点,樱桃的销售难题均得到了妥善解决。此外,线上电商平台也在持续拓宽销售渠道,确保了全国消费者能够轻松、便捷地购买到运城樱桃。
本地商家之外,众多规模可观的异地采购者也开始关注运城樱桃。得益于其独特的错峰种植模式,销售季节得以拉长,高品质的樱桃能够持续稳定地供应至市场,维持了较长一段时间。
产业配套:科技保驾护航
运城地区的樱桃产业得益于科技的强大支持。借助避雨设施、智能化的水肥管理以及滴灌等先进技术,樱桃的种植流程变得更加科学化与高效。这些技术的运用不仅显著提高了樱桃的产量,还确保了其品质的持续稳定。
各地果园与科研机构共同推进,不断引进新的品种和先进技术。比如,一些果园采用了前沿的修剪技术,目的是为了改善樱桃的通风和光照条件,进而提高果实质量。此外,冷链物流的不断发展,也为樱桃的运输和储存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未来展望:多元模式共赢
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运城将着力推进樱桃产业的多元化发展道路。这涵盖了向大规模种植模式的转变,以及促进农业与旅游业的结合。此外,通过运用科技手段提升产量,以及开拓深加工领域,运城樱桃产业有望逐步构建起更加完善和成熟的产业体系。
各地将不断推动具有地域特色的农业种植方式,同时扩大高品质农作物的种植面积。此举旨在,一方面,加强樱桃产业链的整合,涵盖第一、第二及第三产业;另一方面,拓展旅游资源和深加工产品。通过这些措施,有望显著提升樱桃产业的附加值,进一步促使运城樱桃在助力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加突出的作用。
运城地区的樱桃产业正展现出强劲的发展活力。关于这一现象,请问您觉得哪类发展路径对促进当地农村振兴作用最为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