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达七年的护理工作期间,陈莉凭借其坚韧不拔的精神和不懈的努力,彰显了卓越的职业素养,她在贵州茅台医院取得的成就同样备受瞩目。现在,让我们共同探寻她护理生涯的点点滴滴。
初入职场蜕变之路
2018年,陈莉踏入贵州茅台医院护理队伍。初涉职场,她心中充满了对护理工作的憧憬与青涩。然而,她并未满足于现状,凭借持续的学习和实践,她逐步成长为省级呼吸专科的护士。在短短七年间,她完成了从普通护士到集团“优秀个人”、院级“十佳护士”的华丽转变,每一步都走得坚实而有力。
医院初创阶段,陈莉担任护理团队的重要角色,承担了核心任务,并被委以重任,成为开诊前操作小组的负责人。她主导并执行了气切口吸痰技术、氧气雾化吸入等多项工作,凭借其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卓越的专业技能,为项目的顺利推进做出了显著贡献。
科室建设肩负重任
在担任呼吸内科护理主管期间,科室面临了人员短缺、规章制度不够完善、设备亟需升级等多重难题。面对这些挑战,陈莉没有选择退缩。在日间,她竭尽全力组织培训和考核,推动护士们的专业技能持续提升;至于业余时间,她主动推进科室的装修工程,确保装修工程既能满足科室的实际需求,又能符合相关规范要求。
开诊之时,她已顺利确立了科室的管理体系、专科护理的规范、疾病护理的常规、人力资源的档案记录、应急演练方案以及库房物资的管理等全面而细致的规范。这些规范构成了坚实的支撑,为科室团队的协调运作提供了保障,并推动呼吸内科逐步走上正轨。
设备建设积极参与
陈莉在肺功能及电子支气管镜检查室建设项目中积极参与。她亲自参与了新设备的安装和调试,运用其扎实的专业知识与敏锐的观察能力,逐一识别并解决了众多问题,同时优化了操作流程。针对患者在检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她提出了针对性的专业应对措施,确保了患者检查过程的安全。
截至目前,她已经成功完成了2416次肺功能检测,以及73次支气管镜检查,且始终保持无差错。这些显著成就不仅为她所在的科室在质量方面树立了榜样,也让她在同事和患者之间赢得了极高的信任,成为了一位备受尊敬的资深护理专家。
文书质控严谨把关
自医院开诊至今,在护士长的指导下,陈莉担任负责人,成功编制了《呼吸内科护理文书书写规范》,同时,对专科记录模板进行了深入细致的优化。她严谨地审核了超过800份出院病历,确保了病历中的每一个细节均得到充分关注。陈莉在护理部的指导下,对查出的质量问题进行了处理。她与护士长协作,共同确立了“以问题为导向,构建全流程质控闭环”的整改方案。这一措施的实施,有效提高了护理文书的质量水平。
经过严谨的品质监控,护理文档的规范化程度和精确性得到了显著提升,这一改进不仅为患者治疗及后续医疗服务提供了稳固的保障,而且极大地促进了科室医疗服务质量的全面提升。
日夜坚守一线担当
在日常工作环节,陈莉承担着护理培训与临床实践的双重职责。白日里,她以病房中的“全能战士”身份活跃,穿梭于病床之间,向患者提供周到细致的护理服务,并持续监测患者病情的任何变动。面对患者的需求,她总能迅速响应,以实际行动彰显护理工作的责任与使命感。
夜幕低垂,当大多数人进入梦乡,她却选择点亮台灯,投身于护理专业知识的深入探究。她仿佛成为桌前的一名“光影追寻者”,孜孜不倦地追求专业进步,渴望为患者提供更卓越的服务,并不断提升自己的护理能力。
专业温情守护患者
陈莉在不断提升专业技能的同时,持续展现出对护理事业的热情。她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传授“呼吸操”,并对每一个动作进行耐心的、细致的指导,旨在帮助患者增强呼吸功能。面对即将进行支气管镜检查的患者,她倾注心血缓解他们的紧张情绪,确保患者在更为放松的状态下顺利完成检查。
质控本上密密麻麻的批注遍布,技能大赛中,选手们身着被汗水浸湿的战袍,患者紧紧握住他们的手,同事间展现出的团结与信任,共同见证了陈莉的成长。在陈莉眼中,护理工作不仅是对数据的监控,更是依靠专业知识和温情关怀,守护患者健康,帮助他们重新绽放笑容。
请问您是否在周围见证过像陈莉那样卓越的护士?欢迎您在评论区留言,并对本文点赞及进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