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职业大学后勤部为何给住建局送锦旗?雨污分流竟省下800万  第1张

扬州市职业大学启动的雨污分流项目,因采用了经济高效的设计方案,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热议。

项目背景

2024年,扬州市职业大学坐落于邗江区排水达标区新盛片区的规划范围内。该大学占地面积为46公顷,其中生活区域占地13.5公顷,教学区域占地32.5公顷。原本的设计施工计划包括对雨水和污水的简单分流改造,拟弃用现有的合流排水系统,并计划新建24.7公里的排水管网。这一项目的总投资超过了3000万元,显示出较高的资金成本。

部门介入

针对成本较高的原定方案,市级及区级海绵办公室迅速启动应对措施。他们开展了多次实地地形调研,相关领域的专家和技术人员对地形、水文等关键要素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同时,他们组织了多场会议进行深入研讨,并邀请了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等各方代表共同参与。在施工过程中,他们定期到现场提供技术支持,确保项目能够获得全面且连续的服务。

方案优化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该方案已进行重大调整。方案在保留场地原有状况的基础上,对超过90%的现有合流管网予以保留,并对存在问题的部分进行了修缮,以保证其作为污水管网的功能得以持续。同时,新设地表排水沟替代了原有的雨水管道,并利用宽敞的绿地空间布局下沉式绿地等海绵设施。同时,基于既有的景观水域,建设了多级生态湿地,此举有效提升了末端调蓄功能。此外,将周边河道与道路纳入整体规划,确保了水系内外连接的顺畅。

系统构建

该系统整体上形成了一个经济高效、融合“蓝绿灰”排水理念的体系。源头海绵设施通过新设的地表排水沟与末端调蓄净化区域实现了有效连接。这些新设的地表排水沟不仅具备输送雨水的功能,而且与周边景观实现了协调统一。下沉式绿地以及海绵类设施显著提升了源头对雨水径流的吸收和储存能力,同时,生态湿地在控制雨水径流污染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这两者共同构成了一个功能完善的排水体系。

效果显著

项目经过优化设计后,效果十分明显。其工程造价直接降低了800万元,大幅度减少了建设成本。同时,年径流总量控制能力提升至80%,成功消除了场地内涝的风险,并减轻了市政排水系统的负担。校园居住环境得到了实质性的提升,因此,该项目已成为一个具有示范和推广意义的“民生工程”。

校方致谢

近期,扬州市职业大学后勤部门向扬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呈献了锦旗,此举旨在对住建局提供的援助表示由衷的感激。校方强调,住建局在项目策划阶段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建议,这些建议不仅确保了项目顺利达成预期目标,还大幅减少了项目成本。住建局的贡献为学校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扬州市职业大学的雨污分流项目经过改造,已取得显著成果,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这一方案将海绵城市理念融入其中,其是否具备在其他地区推广的潜力,引起了公众的讨论。我们诚挚邀请您在评论区分享您的观点。同时,也欢迎您对这篇文章给予点赞和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