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赴深指导
5月7日午后,广东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副主任刘军携相关领域的专家团队,抵达深圳市生态环境监测站。他们此行主要针对监测机制的创新,特别是采测协同方面,进行专项指导。深圳市生态环境监测站的站长叶丽斯以及相关负责人员参与了此次的座谈会和交流。此次专家团的访问,其目的是为了帮助深圳监测站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其监测机制。
交流面临挑战
在座谈会上,深圳市生态环境监测站进行了工作汇报。目前,该站在监测业务领域遭遇了若干挑战,并遭遇了能力建设的障碍。站内工作人员对这些问题有着深刻的认识,并着重介绍了采用采测协同等创新监测机制,以促进资源共享和能力增强的工作进展。这一系列举措体现了他们面对问题的积极态度和努力方向。
介绍运行模式
生态监测站向专家详细阐述了“一证多场所”资质认定模式下的采测协同和实验室资源共享等运行机制。该模式旨在充分利用各场所的优势,以提升监测工作的效率。借助这一模式,监测站内的资源得到了更加合理的分配,从而为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获专家肯定
刘军副主任一行对深圳生态监测站所进行的深入探索表示高度认可。他们赞同该站实行的资源共享和协同监测机制,并认为这一机制成功解决了能力建设中的结构性难题。尤其是“一证”质量管理体系下对“多场所”监测运行模式的优化,不仅具有显著的现实价值,还为其他地区的监测站提供了值得学习的成功经验。
专家提出意见
专家们不仅对成果表示认可,还提供了专业见解。他们强调,在质量体系标准化方面,需对相关标准进行深化完善,以保证监测数据的精确性和可信度。此外,在监测人员跨场所资质管理领域,他们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旨在增强人员管理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后续工作重点
生态监测站在接下来的工作中,确定了三个主要任务。首先,他们计划优化现有机制,确保专家建议被有效整合进质量管理框架中。其次,他们致力于推进采测协同机制的革新,并强化对跨区域监测人员能力变化的实时评估。最后,他们致力于推进区域化建设,打造一个覆盖全区域的现代化监测网络,以持续提高生态环境监测的现代化程度。
您是否相信深圳市生态环境监测站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其工作重点的实施是否能够切实提高监测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