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市防办主导的2025年全市防汛抗旱研讨会引起了广泛关注。此次会议旨在对当前形势进行深入剖析,对各项防汛抗旱准备工作进行详尽梳理,并明确下一阶段的关键任务。参会部门众多,齐心协力,旨在打造稳固的安全屏障,保障全市安全度过汛期与旱季。
会议概况
4月14日,在市防办召开了防汛抗旱会议。市防办副主任、市应急管理局副局长洪志勤出席并发表了讲话。来自7个县(市、区)的防办以及9个市防指主要成员单位的相关负责人均参与了此次会议。会议集中分析了当前的防汛抗旱形势,对汛前准备工作进行了详细梳理和总结,并对后续工作进行了周密部署。
当前蓄水现状
目前全市的蓄水量达到了19.65亿立方米,然而实际可用的蓄水量却只有6.96亿立方米。与往年同期相比,减少了7.06亿立方米,减少幅度超过了一半。这种蓄水不足的情况无疑加大了未来防汛抗旱工作的难度,因此亟需提前制定并实施相应的应对策略。
气象水文预测
预测表明,汛期(5月至9月)的降水量预计将降低10%至20%,旱情将重于涝情。极端天气将更为频繁且强度增强。汛期气候一般,梅雨过后,高温天气将增多。另外,9月中旬至下旬,由于华西秋雨增多,汉江上游可能遭遇秋汛,这凸显了防汛和抗旱工作的艰巨性。
压实主体责任
会议强调,相关部门需依据各自职责,建立完善的“五个清单”,涵盖责任、隐患、措施、物资和队伍等方面。同时,需具体规定各项工作的要求,如责任到位、隐患排查与整改、预案演练、物资储备与调配及救援力量组织等,以保证责任清晰、措施有效、保障充足,以此强化防汛抗旱工作的源头执行力度。
深化隐患排查
会议指出,必须坚持汛期不懈努力、排查不间断、整改持续进行的策略。特别关注正在施工的水利项目、防洪设施、地质灾害高风险区、山洪易发区、漫水桥、非正规旅游景点和热门打卡点等关键区域。需加强隐患排查力度,加快整改进度,制定并实施度汛计划和应急响应方案,确保问题工程不进入汛期。
强化会商研判
针对极端气候、河流水位异常、阶段性干旱等不同情况,相关气象、水利、应急等部门展开联合讨论。按照“接收预警信息—开展细致研讨分析—发布风险警报—启动预警响应机制—实施紧急联络与反馈”的流程,采取预防及应对策略。此举措旨在大幅提升应急响应的效率与决策水平,增强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加强能力建设
为了提升防洪抗旱的应对效果,有必要强化物资与装备的储备,优化应急队伍的构建,以及改进相关制度。此外,依托科技进步,提高防洪抗旱的信息化程度,确保应急指挥能够实现全面监控和高效协调,进而借助科技手段保障防洪抗旱工作的顺畅进行。
加大宣传力度
广泛开展防洪抗旱宣传教育活动,向每户家庭发放避险转移指导卡,同时组织群众进行转移演练,旨在提升公众防灾减灾意识和应对灾害的能力。同时,加强节水知识推广和农业技术指导,保障农业生产不受灾害影响,力求将灾害对民众生活的影响降至最低。
本次会议为全市2025年防洪抗旱工作制定了指导原则,同时发布了多项应对措施以应对复杂情况。在实施这些措施时,您认为哪项措施将发挥最为关键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