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安全对民众的健康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但执业药师挂证问题对公众用药安全构成了重大威胁。近期,凉城县检察院利用“食药安全益路行”专项活动的机会,通过数字化检察技术,对该问题进行了有力打击,旨在确保民众用药安全。
乱象丛生 用药安全受威胁
凉城县某些药店存在执业药师挂名现象,这一情况已持续多年。这些药师仅作为名义上的角色,并未真正在岗工作。因此,患者在购买处方药和甲类非处方药时,难以获得专业的用药指导,用药风险因此大幅增加。用药安全防线变得极其薄弱,几乎无法起到保护作用。以某药店为例,顾客在购药后对药物的使用方法、剂量和禁忌等信息一无所知,潜在的风险显而易见。
数字赋能 揪出“影子药师”
凉城县检察院迅速开展行动,对市场监督管理和社保部门进行了实地考察。通过持续努力,成功搜集了42份药店执业药师的个人基本信息和42份社保缴纳记录。接着,借助最高人民检察院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管理平台,特别是“药店执业药师违规人证分离监督”功能,以“注册单位”和“参保单位”为关键比对标准,进行了深入的审查工作。已成功确认5名不具备有效执业资格的药师,揭示了这些隐藏的“影子药师”身份,同时彰显了数字检察技术的强大作用。
检察建议 规范经营秩序
执业药师本应扮演确保公众用药安全的重要角色。但一些药店为了降低运营成本,实施了“人证分离”的做法。这一做法使得病人在购买药品,特别是处方药和甲类非处方药时,难以获得所需的专业指导。凉城县检察院在发现此问题后,迅速采取措施,向市场监督管理局提交了检察建议。应对执业药师人证分离现象进行深入细致的审查,旨在整顿药品销售流程,确保执业药师操作规范,并保障药师在岗位上的职责得到有效履行。
行政行动 落实整改要求
检察院提出建议后,市场监管部门立即予以关注,并立即成立专责小组处理相关事务。该部门精心制定了详实的工作计划,对所辖区域的药品零售店进行了彻底的审查。针对检查中发现的“挂证”药店,要求其限期整改,并按照规定配备合格的执业药师。此外,对执业药师在岗期间的职责执行状况实施了日常监督,目的在于保障药店合法运营,并维护公众用药安全。
跟进监督 确保整治落地
凉城县检察院在整改期间,对工作执行严格,未曾有任何放松。他们坚守职责,对案件进展实施严密监控。药品安全极为关键,“挂证”现象迫切需要得到全面整治。检察院对行政机关落实检察建议的情况实施严格监督,通过定期审查、实地考察等多种手段,确保整治措施得到有效执行,持续维护民众用药安全。
长远意义 守护民生福祉
凉城县检察院近期对执业药师挂证行为进行了整治,这一举措意义重大。它不仅规范了药品市场,保障了公众用药安全,而且为民众的生活福祉打下了坚实基础。药品安全与每个人的健康息息相关,严厉打击此类违法行为是确保群众安心购药、安全用药的关键措施。同时,该行动也为其他地区解决类似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关于解决执业药师挂证现象,有哪些更有效的策略?欢迎您在评论区分享您的观点。此外,别忘了为本文点赞并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