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高院再出重拳!29家单位被列入知识产权严重违法失信名单,你认识几家?  第1张

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近期推出新措施,旨在加强知识产权信用体系构建,优化商业环境。该措施不仅对区域市场秩序产生深远影响,而且与推动创新紧密相连,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

政策背景

2022年,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与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共同发起行动,创设了全国首个知识产权失信联合惩戒体系。在此机制下,法院在处理知识产权相关案件时,若发现存在重大违法行为,将向市场监管部门提出“列入严管”的提议。市场监管部门随后根据相关管理规范,决定是否将该主体纳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这一举措将实施为期三年的管理措施,旨在强化对违法行为的约束。

首批名单公布

2024年2月,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首次公布了首批知识产权严重违法失信主体名单,该名单共包含38个单位或个人。名单已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上予以公布,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此举为后续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标志着浙江省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方面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第二批名单发布

4月18日,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持续发力,公布了第二批知识产权严重违法失信主体名单。名单中包含29个主体,并已对外进行公示。这些主体涉及多个行业,并涉及多种类型的知识产权违法行为。此次名单的发布使得知识产权违法行为者无处藏身,体现了浙江法院打击侵权行为的坚定决心。

实际案例呈现

诸暨法院盛晓明涉嫌假冒注册商标罪作出判决。盛晓明此前已因侵犯知识产权问题两次受到行政处罚,却屡教不改,最终触犯刑法。案件发生后,诸暨法院迅速向市场监管局提出“列严”建议。市场监管部门依法对盛晓明进行了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的登记并予以公示。此案例凸显了法院与监管部门之间的紧密合作与高效联动。

全省机制运行情况

2024年,全省法院致力于该机制的实际运作。全年,市场监管部门接受了法院提出的42项“列严”建议。各地方法院积极响应,对知识产权案件进行严格审查。一旦发现严重违法行为,法院便迅速与监管机构进行沟通,以确保违法者得到相应的处罚。

浙江高院再出重拳!29家单位被列入知识产权严重违法失信名单,你认识几家?  第2张

名单警示意义

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接连发布多份知识产权违法失信者名单,此举具有显著的教育警示效果。首先,此举对企图违法者构成威慑,警示他们需尊重知识产权并依法经营;其次,此举有助于保障市场公平竞争,激励企业和个人投身创新活动。采用信用惩戒措施,旨在促进市场主体诚信经营,进而推动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取得新进展。

当前知识产权保护愈发关键,浙江所采取的行动无疑为全国树立了典范。这种失信惩戒机制预计将对当地市场发展产生哪些正面效应?期待各位点赞、转发,并在评论区展开热烈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