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受欢迎
在镇海招宝山街道后大街社区邻里中心四楼的教室中,64岁的范蓉萍老师带着“小蜜蜂”麦克风,手持非洲鼓,面带笑容走进教室。她刚站稳,便有近20名学员以非洲鼓的节奏热情地迎接她。这一幕,作为非洲鼓巾帼公益课堂的常规环节,充分展现了学员们对她的深切喜爱。
范蓉萍步入教室,神采奕奕。她注意到学员们全神贯注,内心涌起喜悦。教室里鼓声激昂,气氛越发热烈。众多学员聚集一堂,期待在课程中精进非洲鼓技艺。
结缘非洲鼓
范蓉萍退休后加入了新三宝服务社的老年学堂。她对课程目录中的非洲鼓课程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在此之前,她只是从朋友那里听说过非洲鼓。她没想到,家门口就有学习的机会。出于对新鲜事物的好奇,这位对乐器一无所知的学员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了课程。
她认识到自己的基础不够扎实,于是暗自鼓励自己,立志要精通非洲鼓技艺。自那时起,非洲鼓融入了她的日常生活,并带给她全新的视野。这一决定,彻底转变了她退休后的生活轨迹。
勤奋出成果
范蓉萍刚开始接触非洲鼓时,对技巧毫无了解。但她信念坚定,决心长期坚持。课后,她用家中的枕头模拟鼓面,复习所学内容,并额外观看网络教学视频。凭借严格的自我要求和持续的练习,她很快在班级中脱颖而出,最终当选为班长。
就任班长一职后,她表现出更明显的责任担当。课外,她主动归纳学习体会,并精心策划安排学员参与多种表演活动。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活动的内容逐渐增多,范围也从服务社的集体生日会拓展至社区和街道的文艺演出。同时,学员们的演奏技巧也在不断上升。
赛场展风采
范蓉萍怀揣着对未知世界的向往,寻求在宁波之外展现自己的才华。她的努力在后大街社区赢得了广泛关注。2022年,她成功考取了高级非洲鼓培训师资格证书。紧接着,在2023年,她在全国第七届非洲鼓大赛总决赛中荣获了金奖。
她所获得的荣誉,源自于她日夜不停的刻苦训练。这些证书和奖杯,不仅是她努力的实物证明,也向更多人展示了她对非洲鼓的热爱。如今,她已成为社区中广为人知的“明星”。
疗愈新体验
在范蓉萍的指导下,众多居民对音乐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去年,社区向她推荐,她便在康馨工疗站开设了非洲鼓音乐疗愈课程。对于特殊学员,她运用鼓声而非言语,通过节奏传达情感,并独立研发了一种新的音乐疗愈技术。
范蓉萍回忆起学员们首次全曲演绎《咖喱咖喱》,眼中涌现泪花。音乐丰富了学员们的世界,也让她感受到了非洲鼓的独特魅力和力量。她希望音乐能带给更多特殊学员温暖和快乐。
公益显价值
范蓉萍老师凭借其深厚的教学背景,在去年年末于社区开设了非洲鼓公益班。这一课程吸引了众多居民的积极参与,前排座位更是备受追捧。缪珍珠居民透露,她每期课程都未曾缺席,对范蓉萍老师的教学给予了高度评价,并认为范老师的课程极大地丰富了她的日常生活。
非洲鼓在后大街社区树立了新的文化象征。范蓉萍目睹了人们因非洲鼓而汇聚一堂,对此现象深感价值非凡。因此,她在每晚的备课中都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她不断在学员间来回走动,给予指导,希望这种充满活力的鼓点能持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