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第五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盛大开幕。青海借助这一国际盛会,全面呈现其特色产品和文化,吸引了广泛关注。其中,青海的独特魅力显而易见,参展商们也各自收获了不同的成果,并抱有期待。
青海馆特色亮相
在消博会现场,青海馆以“大美青海 高原臻品”为主题进行了精彩的展示。馆门前,可爱的城市形象IP雪豹“宁萌”热情地迎接着来宾。馆两侧依次排列着牦牛、藏羚羊和三江源的标识。14家青海企业在此展出了百余种特色产品,包括冬虫夏草、有机枸杞、茶卡盐、青稞藜麦等,充分展现了青海的地方特色。
青海的特色产品得益于其独特的自然条件。以冬虫夏草为例,它生长在青海的高海拔、纯净无污染的生态环境中,品质卓越;有机枸杞则受益于青海充足的阳光和适宜的温差,味道甜美且富含营养。这些产品不仅凝聚了青海丰富的自然资源,同时也反映了青海特色经济的蓬勃发展。
非遗文创受关注
非遗文创展区中,蒙古、藏、回、土等民族的青绣文创作品排列有序。这是青海地区首次参展的文化创意产品,青绣作品一经展出便吸引了众多目光。来自蒙古族的省级非遗传承人,身着传统服饰,向顾客热情地介绍着展现青海民族特色的非遗文创展品,她对展品的深入了解和真诚的讲解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青海的青绣是当地重要的文化传承,其艺术价值显著。每一件青绣作品都富含民族文化精神,针线精致,色彩鲜明。这种刺绣不仅是艺术作品,也是民族文化的重要体现。在消博会上展出,有助于更多人认识青海的民族文化,并为其打开了解之窗。
观众感受差异
李慧,来自河南,站在青海展位前,仔细端详着手中的牡丹花图案团扇,不禁赞叹道:“印象中,大西北给人的感觉较为粗犷,却未曾料到,这里的刺绣竟如此精致。”她激动地与身着民族服饰的参展者合影,记录下这一刻。此次,她首次近距离接触少数民族的服饰和手工艺品,深感其独特魅力和精美工艺。
文化差异所引发的效应,使众多观众对青海有了新的认知。过去,人们关于西北的印象多集中于沙漠孤烟等粗犷景象,然而在此次消博会上,青海推出的精致文创产品,让观众领略到了西北文化的精致之处,同时也推动了不同地域文化间的交流与融合。
采购商表青睐
郑先生在仔细挑选多款产品后,对一款羊毛毡绣品表现出极大兴趣。他正在寻找合适的文创产品作为礼品,青海展位上的商品不仅具有民族特色,还是手工制作,且价格适中,正合其意。这些具有特色的文创产品丰富了采购商的选择,同时也为青海文创产业进军市场创造了良机。
青海文创企业得以借助采购商的青睐和关注,抓住市场拓展的良机。通过与采购商的协作,企业能够有效提升产品知名度和影响力,进而推广青海特色文化至更广阔的地域。
虫草销售开门红
杜海永首次携带10公斤虫草参展消博会,不久便达成了首笔100克虫草交易。购得虫草的章登华显得十分喜悦,他透露,由于长期食用虫草,对青海虫草的品质给予了高度评价,并特意来到青海展区选购。展会首日,杜海永已售出价值39000元的虫草,这一成绩已超过他的预期。
青海虫草因品质卓越,在市场上持续受到消费者喜爱。消博会为青海虫草企业提供了更宽广的销售渠道,使消费者能更便捷地接触和购买青海虫草,同时也有利于青海虫草行业在市场上实现更广泛的扩展。
展商期待订单
尽管首日展览尚未售出任何一件刺绣作品,她依然保持积极态度,期望充分展现青海地方特色,静候订单的降临。她觉得身着民族服饰进行宣传效果颇佳。杜海永则寄望于消博会能吸引到忠实的消费者。这些不同的期望揭示了不同类型参展商的具体需求。
非遗传承人如才华等,更倾向于文化推广与展示,旨在让更多人认识青海的民族文化与青绣技艺,其中销售仅是目标之一。相比之下,像杜海永这样的企业参展者,更看重市场开发和客户群体的扩大。那么,您更希望看到哪种青海特色产品能在更广泛的市场中崭露头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