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汉滨法院实施了“保障促调解”机制。该机制有效快速地处理了一起民营企业间的房屋租赁合同纠纷。此举有力地促进了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并为其提供了及时的司法援助。
纠纷缘起
2020年12月2日,安康市一家商贸公司与韩某签订租赁合同。该合同规定,将房产出租给韩某用于商业用途,租赁期限为五年。租金标准为每年120万元,且要求韩某必须在每年的12月5日前支付下一年的租金。从2020年到2023年,韩某均按时完成了租金的支付。2024年12月,韩某未能在规定时间内缴纳下一年的租金。这一延迟支付行为,为后续可能出现的争议埋下了伏笔。
2025年1月,安康市某商贸公司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向汉滨区人民法院提交了诉前保全的申请。法院在审查后,迅速对韩某的银行存款进行了冻结,并依法向他送达了民事裁定书。这一举措旨在保障公司权益不受损害,并为后续的调解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主动协商
韩某账户冻结的消息传出,他立刻意识到情况的紧急性。紧接着,他主动联系了汉滨法院的负责法官,表达了愿意就租金问题进行谈判的意向。韩某的这一积极行为,彰显了他解决问题的坚定决心,也为解决争议带来了新的机会。
调解基础
法官全面了解双方情况后,确认双方均有意愿和能力继续执行合同,并判断案件存在调解的可行性。基于此,法官积极推动调解工作,旨在通过调解途径,妥善解决纠纷,避免双方矛盾进一步恶化。
达成和解
法官细致地进行了调解,双方进行了深入的沟通。韩某已全额缴纳了租金,并与公司达成了和解协议。公司已向法院提交了解除财产保全的申请,至此,关于该房屋租赁的争议已得到妥善处理。
未来展望
汉滨法院计划强化诉前财产保全措施,不断执行“保障调解推进”与“保障执行推进”策略,着力解决企业相关案件的实质性难题。该举措旨在优化法治商业环境,为民营企业提供更加坚实的司法保障。
汉滨法院所采用的“以保促调”策略引起了公众对处理各类企业纠纷成效的关注。我们热切期待在评论区阅读到您的见解。此外,您的点赞与转发将为本篇文章提供有力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