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湖南亿泽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举办了一场现代农业发展研讨会。此次会议吸引了科技特派员、政府部门官员、企业代表以及高校专家的参与。会议旨在推动乡村振兴。在会上,与会者就科技与农业的结合对塑造乡村未来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了深入探讨,这一话题受到了广泛关注。
专家团队进驻企业
当天,湖南应用技术学院的科技特派员张平喜率五人专家团队抵达湖南亿泽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团队成员来自不同专业领域。他们与鼎城区科技局及校企合作代表共同参与了会议。会议重点探讨了运用科技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并支持农村振兴的策略。近期,专家服务团队深入企业调研。这一举措反映出学校、企业和政府三方在推动乡村发展方面的合作取得了显著成效。该行动为生态农业提供了科技支撑,并构筑了稳固的支撑体系。
智能催芽技术升级
智能催芽车间内,物联网与自动化喷淋系统顺畅运作。科技特派员罗杰及其技术团队经过持续努力,通过多次模拟温度控制曲线,发现:采用分阶段温度控制和间歇式浸种方法,可以将稻种的发芽率从95%提高至98%。尽管增幅不大,但这一进步具有重大意义。此举措确保了生态种植养殖对优质种子的需求得到满足,预示着农产品产量与品质有望增强,为生态农业的进步注入了新的活力。
鸭稻共生模式规划
研究团队利用GIS地形图和水文资料,着力在鸭稻共生区域建立三维模型。罗杰在虚拟沙盘中对鸭群活动区域与水稻种植区域的比例进行了深入探讨,建议维持1:3的比例。这一比例既有利于鸭粪转化为有机肥料,降低化肥的依赖,同时也有助于保护秧苗,推动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陈帅宇总经理透露,结合5G与VR技术的农业体验长廊即将开放使用。消费者能够亲自感受农业绿色转型的实际效果,直接观察到从播种到收获米饭的全过程。
产业升级计划热议
在座谈会上,“宇见田园”的产业升级项目成为焦点。该项目涵盖了种子研发、稻鸭共育、文化旅游等关键领域,并引入了亲子插秧活动、稻香主题民宿等多元化体验。专家们提出,应挖掘“港中坪”品牌的历史背景,利用短视频和直播等新媒体手段塑造“生态米网红”形象,并推出“认领一块田”的个性化服务。该措施不仅增强了农产品的经济价值,而且促进了消费者投身于乡村建设,每一袋米都象征着对乡村振兴的支持与推动。
各方力量协同合作
湖南应用技术学院副校长彭进香表示,学院将整合多学科资源,打造跨院系服务团队,并在品牌战略、文化传播和职业农民培训等领域加大投入力度。鼎城区科技局副局长廖莉嘉建议,需构建闭环管理机制,以保障科技资源的合理运用。科技特派员罗杰指出,团队今年将专注于鸭稻共生系统中的生物防治技术研究。他们致力于将“无农药残留”特性打造为品牌的核心优势。通过多方面的合作,他们力求为乡村振兴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示范项目即将落地
校企双方已就共建农业科技示范区和智慧农业工程技术中心达成一致意见,并计划于本月启动“科技小院”的创建工作。此举标志着政府、企业、高校及科技特派员合作进入实施阶段。在沅江沿岸的肥沃土地上,一幅展现“三产融合”的乡村振兴画卷正逐步铺开。展望未来,生态农业与乡村振兴的前景普遍受到积极评价。
农业现代化之路在何方?科技与农业融合的具体位置又是怎样的?我们热切期待您的见解。同时,也诚挚邀请您为本文点赞,并积极推广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