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重视现场调研
近期,市委书记杨理诚实地考察了本市应急广播、气象、水利及自然资源等部门。他重点调研了本市应急指挥系统的构建与运作状况。此次考察的主要目的是加强本市防汛准备工作,提高对汛情的应对能力。杨理诚亲自深入现场,密切注意各单位的具体情况,为未来应急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明确指导。
应急广播体系成果
去年三月,本市启动了应急广播系统的建设。至今,该系统已取得显著成效。目前,已建成了一个功能齐全的应急广播指挥中心,四个相互连接的横向部门,十三个人口覆盖的区域平台,以及二百一十五个深入到村(社区)的基层平台。此外,配备了1360套应急广播终端,实现了市、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的全覆盖,为应急信息的传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广播系统建设要求
在市应急广播指挥中心,杨理诚对系统建设、运行及管理状况进行了深入调研。他强调,需提升对应急广播功能的认识,确保其在日常宣传和战时应急中发挥最大效用。同时,应科学规划布局,对地质灾害点、风险隐患区域等关键地点增加覆盖密度。另外,还需强化管理,优化运行维护体系,增强系统的可靠性,保障应急广播的持续、稳定和安全运行。
多单位监测情况了解
杨理诚在市气象局、市水利局、市自然资源局值班室,对气象、水库、地质灾害点的监测状况进行了全面掌握。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对汛情的精准把握极为关键,并为防汛决策提供了坚实的支撑。他通过现场勘查,及时发现并指导解决了问题,确保了监测工作的精确性和时效性。
防汛值班值守强调
杨理诚强调,值班值守工作需加强。需完善领导值班、全天候守候、值班交接、信息汇报等制度,确保人员、责任、工作落实。严密的值班制度对于应对汛情至关重要,可在紧急情况下迅速响应,为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赢得宝贵时间。
监测协调联动部署
监测机构应加强协作,确保信息快速交流,消除信息孤立现象。需深化会商分析,对降雨、水位、洪水、险情和灾害的发展趋势进行科学评估,为防汛指挥调度提供坚实依据。此联动模式有助于整合资源,提升应对洪涝灾害的效能和精确度,进而增强整体的防汛实力。
请问本市应急指挥系统在哪些领域可望进一步优化?期待您在评论区提出宝贵意见,同时不妨点赞并转发本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