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日,咸宁市面临即将到来的严寒、大风和雨雪等恶劣天气。城市迅速启动了应急响应机制。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随即召开视频会议,对各项应对措施进行了周密部署。这一举措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
会议基本情况
3月2日上午,咸宁市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举办了一次关键的视频调度会。会议由市政府副秘书长蔡耀斌同志主持,并发表了讲话。市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成员及各县市区代表均参与了此次会议。此次会议对于应对即将到来的恶劣天气的防范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咸宁市对防灾减灾工作极为重视。此次会议召开,充分展现了这一态度。会议旨在全面规划和统筹相关事务,主要目标在于增强全市抵御极端气候的能力,以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天气形势严峻
3月2日至4日,咸宁市将遭受强寒潮侵袭。在此期间,该地区将经历大风和中到大雨,局部地区可能遭遇暴雨。此次寒潮表现为降温急速、风力猛烈,部分区域可能遭遇强对流天气。这些状况给风险防范和稳定保障工作带来了重大挑战,当前形势复杂严峻。
剧烈的降温、猛烈的风暴以及强烈对流天气相互作用,不仅给市民日常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还可能对交通、电力、农业等多个领域产生负面影响,对防灾减灾工作构成重大挑战。
提高思想认识
会议强调,相关部门需提升政治敏感度,果断摒弃消极及侥幸心态,并始终坚守“人民利益至上、生命安全至上”的根本宗旨。首要领导需亲自部署任务,分管领导各司其职,务必实现责任明确、防控措施落实到位。
各级领导需高度重视,并严格确保责任在各个阶段得到精确落实。灾害发生之际,可迅速启动应急机制,确保各项任务按序推进,力求将灾害影响降至最低。
强化预警与防护
需增强对雨雪、低温、大风等天气状况的监测预警能力,并迅速发布相关预警通知。同时,强化应对预警的应急措施。特别关注农村偏远地区的信息普及,对老年人和儿童等特殊群体提供特别关照,确保农村留守儿童和老人的生活得到妥善安排,以防止灾害造成人员伤亡。
迅速发布的精确预警指导公众及时实施防护行动,同时,对特定群体的额外关注彰显了人文精神,从而确保了不同群体在遭遇灾害时均能获得适当的保护。
重点领域防范
应高度关注关键领域的潜在风险,尤其是城市交通设施、风景名胜、建筑施工现场等敏感区域。对这些区域的安全隐患需及时进行彻底排查和有效整治,这对维护城市安全与正常运行至关重要。
这些关键区域对于城市的日常运作和居民的生活极为重要。对这些区域进行彻底的检查并实施预防性措施,能够有效阻止连锁性灾害的发生,从而确保城市和民众的安全。
应急准备与宣传
应急准备工作亟待加强,全天候值班及领导亲自值班制度应严格遵循,信息报告体系亦需进一步强化。在关键区域,需预先储备足够的应急物资,并确保这些物资能迅速调配和投入使用。各级救援队伍需提前做好实战准备,严格遵守“三个紧急撤离”的规定,确保所有人员安全转移,绝无例外。
同时,加大宣传与指导工作,迅速公布天气动态及应对措施,增强公众安全防范及自救技能,全社会齐心协力抵御灾害风险。另外,会议对安全生产及森林防火等方面进行了细致规划与具体部署。
即将到来的极端低温、强烈风力和降雪天气,以下方面需特别关注并加强防御措施:一、防范低温对基础设施的影响;二、注意风力可能引发的灾害;三、确保降雪天气下的交通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