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上午10点,川观新闻记者张蒙抵达生态环境厅,现场观察到一场关于冬季大气污染防治的紧张会商研判会正在进行。尽管弱冷空气已开始影响四川,对污染过程产生一定影响,但防治工作仍需持续加强。目前,这场污染防治的“保卫战”正处于最后的冲刺阶段。

弱冷空气入川

12月27日,四川迎来了少量弱冷空气。这一气候变化为四川正在进行的空气质量保卫战带来了一线希望,有助于稍微减缓持续的污染状况。然而,这并不代表可以降低警惕,因为面前的污染治理工作依然繁重。同时,这也反映出四川空气质量改善需要多领域协作,而天气条件仅仅是众多因素中的一个。

四川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弱冷空气来袭,污染形势严峻,如何应对?  第1张

各地相关部门对大气污染问题持续保持高度关注,即便面临弱冷空气的影响,亦未降低警惕。同时,污染治理工作正持续稳步推进。

会商研判会现场

生态环境厅集中办公区内,正在举行会商研判会议。省监测总站、环科院等专业机构在会上进行常规报告。大屏幕上展示了全省空气质量数据及各市(州)情况。这一展示使情况清晰直观,便于相关人员作出精确判断与决策。

现场气氛显得庄重而紧张。在听取汇报的过程中,相关人员仔细地提出了若干问题,并提供了具有指导性和针对性的意见。这一举措对于存在污染隐患和异常状况的城市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它既是监督的过程,也是提供帮助的方式。

问题与措施

会议提出了一些问题,例如,多个重点区县的货运车辆氮氧化物排放量显著增加,这暴露了移动源监管的不足。相关部门需立即提供溯源和处置的说明。此外,在应急管控措施的执行方面,不同城市间存在显著差异。对于差距较大的城市,要求其迅速制定应对措施。

指出这些问题展现了治理工作的精准性与迫切性。相应措施的要求显现出积极应对问题、深化大气污染防治“保卫战”的坚定意志。

冲刺阶段治理

四川省大气污染防治的关键阶段已至冲刺阶段。生态环境厅负责人强调,将依据预警预测信息,协助各地生态环境部门加强分析评估,并提前制定应对措施,确保污染问题得到有效闭环处理。同时,对于故意排放污染物、未正常运作污染防治设施等违法行为,将依法进行严厉打击。

各地纷纷作出响应,冲刺阶段持续优化治理措施,全力推进整体治理目标的实现。

高效协同治理

高效协同处理污染问题的背后,是明确分工的机制在发挥作用。生态环境厅的集中办公区扮演着“指挥部”的角色,全天候运作,实时掌握并调度各市(州)的动态,迅速发布预警指令。由多种专业技术力量构成的“参谋部”,负责数据的收集与解析。而“作战部”则由多个部门的督导小组组成,承担着精确督导的任务。

各参与方遵循该体系协同工作,“参谋部”负责数据搜集,“指挥部”作出决策,市县层级负责具体执行,督导组进行监督,合力应对大气污染问题。

持续的忙碌工作

会商研判结束后,相关人员持续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他们运用多种监测系统,实时捕捉污染物的分布和变化动态。同时,集中办公区的工作人员持续进行数据分析和调度比对,并对管控措施的效果进行评估。全体人员不懈努力,致力于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这种连续不断的劳作是治理工作的缩影,显现了在大气污染防治“保卫战”中,所有工作人员展现出的热情态度和职业精神。

读者朋友们,关于四川大气污染防治的“保卫战”,您觉得还有哪些关键点值得我们特别关注?期待您的点赞、转发,并在评论区积极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