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西县林业和草原局近期启动了草原蝗虫的监测工作,旨在实时了解草原蝗虫的动态变化、预测其发展趋势,并在此基础上提前部署防治措施。该次监测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对后续的防治工作提供了关键的指导作用。
监测行动启动
2025年5月12日至16日期间,越西县林业和草原局迅速动员专业技术团队投入到草原蝗虫的监测任务中。这一举措旨在精确掌握蝗虫的动态变化,以便提前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整个行动严格遵守《2025年四川省草原有害生物监测预警实施方案》的规定,保证了监测工作的科学性和执行标准。
监测方法科学
针对不同害虫种类及观测要求,专家们运用样方抽样技术展开调研。此方法有助于更精确地收集蝗虫相关数据。参照历史蝗虫高发区域,监测团队在南箐镇、书古镇等五个乡镇内挑选了8个监测点,抽样范围广泛,力求确保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蝗虫种类多样
监测结果显示,越西县草原存在众多害虫种类,包括红褐斑腿蝗、短额负蝗等不同种类的蝗虫,以及隆背蚱等害虫。这些蝗虫习性差异明显,使得防治工作面临更大的难度和复杂性,对后续防治工作提出了警示。
蝗虫发育提前
今年降雨量充足,导致草原恢复生机的时间较往年有所提前,蝗虫的生长周期也相应地提前了大约5天。具体来说,蝗虫的出土时间定在4月25日,而盛期则出现在5月18日,预计到7月20日将达到为害的高峰期。这种蝗虫发育周期的变化,迫使防治工作的安排不得不作出相应的调整。
发生情况预测
根据越西县的气候条件及虫害发生的周期性,分析得出2025年草原蝗虫的分布范围与2024年大致相当。通常情况下,蝗虫的活跃期集中在每年的4月至6月,而其造成损害的时段则从5月开始,可能延续至8月甚至更晚。这些信息为后续的防治工作提供了关键的时间窗口和必要的数据依据。
后续防治计划
越西县林草局即将强化草原虫害的监测与预警工作。首先,将优化监测预警系统的构建,确保监测的时效性与精确度;其次,借助科技手段推进防治行动,并增强技术培训以提升监测能力。通过这些策略,确保蝗虫可能出现的区域全部纳入监测体系,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的支撑。
关于越西县林草局所采取的防治措施,公众对其是否能够有效遏制草原蝗虫灾害存在疑问。我们诚挚邀请各位在评论区发表您的见解。同时,敬请点赞并转发本文,以吸引更多人对草原蝗虫防治工作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