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青阳县木镇镇武圣村二组的田野变得热闹非凡。老人们耕耘不止,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他们在此发挥余热,不仅充实了村集体经济的活力,更为乡村振兴提供了生动的实证。
春日田园新忙碌
随着春意渐浓,青阳县木镇镇武圣村二组的田野变得生机勃勃。村民们纷纷走出家门,投身于耕作、播种、灌溉等农事活动,各项农活井然有序。他们动作娴熟,对土地怀有深厚的感情。这片土地不仅是木镇绿色生态蔬菜的生产基地,还被誉为“小菜园”,承载着老人们美好的期盼。
小园地理优势显
武圣村二组位于木镇镇政府东侧,享有地理优势,交通便利,土地资源充足。得益于镇政府的支持与村民乡贤的筹资援助,该组小菜园内的每户人家都铺设了水泥路面。这一变革意义重大,让菜农摆脱了出行不便的历史困境。电动三轮车、铁犁、抽水机等现代化农具的运用,极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使农业不再受天气影响,不再依赖收成。
绿色蔬菜引青睐
李大爷透露,其种植的蔬菜均未施用农药,转而使用农家肥,以此确保产品的绿色与安全。他和配偶共同耕作超过两亩田地,主要种植黄瓜、瓠子及辣椒等当季蔬菜。这些蔬菜因绿色健康而深受市场喜爱。类似李大爷的老年种植者并不鲜见。尽管年事已高,他们的勤劳精神依旧旺盛,依靠辛勤劳动累积财富。
劳动带来多收获
张大妈认为,从事蔬菜种植比向子女索要金钱更能带来内心的宁静。这一看法体现了众多老年人的共同情感。耕作不仅为老人们带来了经济收入,还提升了他们的身体素质。日复一日田间劳作,让他们的生活更加充实。在这片自家的菜园里,老人们通过实践体会到劳动的价值,并享受其中的乐趣。
农技指导保品质
木镇农业技术部门的专业指导助力菜农们培育出高品质蔬菜。在农技人员的帮助下,他们运用塑料温室进行科学种植,精准把握蔬菜幼苗培育的关键步骤,并严格检测土壤质量。他们采用鸡粪、菌菇废弃料等有机肥料作为基础肥料,显著减少了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保障了蔬菜的绿色和天然特性,使得消费者可以放心食用。
田园绘就新画卷
武圣村二组的菜园已成为知名品牌。蔬菜上市期间,众多采购商纷至沓来。夕阳西下,老人们携农具沿田埂漫步,其后是整齐排列的菜地和蔬菜大棚。每一株蔬菜都凝聚了他们的辛劳汗水,每一寸土地都见证了“老有所为”的历程。这些“银发种菜者”用双手勾勒出乡村美景,播种着幸福的晚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