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成果显著
经过70余年的发展变革,江苏农垦已转变为一家大型省级国有企业。公司以现代农业为支柱,并整合了医药健康、房地产业及关联投资领域,推动了农业、工业和第三产业的深度融合。其子公司苏垦农发成为全国首个实现农业全产业链一体化运营的上市公司。同时,正大天晴在中国医药工业领域排名中位居第13,显示了其显著的发展势头。
江苏农垦在产业布局和企业成果方面持续扩大业务范围。以现代农业为基础,其他产业相互配合,构建了稳固且多元化的产业结构。苏垦农发与正大天晴的业绩,既体现了各自的努力,也为农垦的整体进步提供了强劲推动力。
科技创新驱动
江苏省农垦部门持续推动科技创新以促进发展。该部门聚焦种子核心技术的研发,积极推动省级种业集团运营,并助力海南科技创新中心项目的进展。同时,也在推进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和智慧农业科技园的建设,并实施了制种大县项目。此外,苏垦米业还参与了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项目。
科技创新注入了新的生机于农垦事业。种业项目的进展确保了农产品的品质与产量,智慧农业的构建提高了生产效率。通过参与国际项目,农垦提升了科技水平,增强了国际影响力,并在农业科技领域确立了其地位。
生产效率提升
农垦积极推广植保无人机的应用,并与数字技术相结合。已构建起覆盖130万亩的地理信息系统,并建立了稻麦两熟全程无人化示范区。稻麦种植的综合机械化水平已达到98%。这些措施显著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数字技术与农业生产的融合推动了精准作业管理的实现。无人机技术的应用有效减少了人力成本,并提高了作业效率。江苏农垦通过无人化示范区的建设,为农业现代化树立了榜样,彰显了其在现代农业发展领域的领先地位。
响应“双碳”目标
江苏积极响应国家“3060”碳达峰碳中和的宏伟目标,致力于推进光伏发电项目的建设。此举旨在探索“绿色农业与绿色能源”相结合的发展路径。这不仅与国家战略相吻合,而且促进了能源结构的清洁与低碳化进程。
光伏发电项目的建设有助于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并有效降低碳排放。绿色农业与绿色能源的融合,促进了资源的优化配置,为农垦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亦助力江苏的生态文明建设。
助力振兴富裕
江苏农垦与省农行共同构建了全方位的农业服务系统,覆盖范围达到约1500万亩,并在种业领域影响面积达2000万亩。此外,在两年内,社会事业项目投资累计达14.11亿元,包括492个环境整治项目,有效提升了农场小城镇的形象。
全农服务体系旨在满足农业生产的多重需求,并助力农业产业化进程。环境整治工程有助于改善农场居住条件,同时促进城乡一体化,为乡村振兴战略和实现共同富裕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履行社会责任
江苏省农垦持续助力西藏援助工作,与拉萨净土集团展开紧密合作。每年,该单位协助销售特色农牧产品,累计金额超过400万元。此外,江苏农垦还投入7416.6万元,实施光伏助残项目,为江苏省北部13个县的近5000户贫困残疾人家庭提供帮助。
援藏行动展现了农垦系统的全局观念,对民族团结和地区进步起到了推动作用。光伏助残项目凸显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为贫困人群带来了稳定的收入保障,体现了国有企业的社会担当。
各界人士对江苏农垦将生态发展理念与责任担当相结合的实践模式,是否具有推广价值存在不同看法。这种模式是否值得其他企业效仿,仍存在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