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正值春季气候转暖之时,黄河路小学在春季开学典礼上正式开展了以“润心赋能,护航成长”为主题的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动。该校通过创新的活动方式,致力于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此举在教育界引起了广泛关注。

心理健康教育成“必修课”

开学典礼上,心理健康教育部的李素琴主任主持了一堂以“向阳成长,心灵启航”为主题的讲座,为全校师生呈现了一堂富有价值的心理提升课程。讲座中,运用了多种互动游戏,如“压力检测”和“情绪热度计”,帮助学生关注自己的心理状态。李主任还现场展示了“蝴蝶拍”等实用方法。同时,活动当天开放的“心灵信箱”,第一天就收到了超过200封学生的留言。

趣味游戏引导心理觉察

心理健康教育成开学必修课,你准备好迎接新学期挑战了吗?  第1张

李主任引入的趣味游戏让原本复杂难懂的心理状态变得直观易懂。例如,“压力测试”让学生清晰认识到自身的压力状况,与以往被动接受心理知识的方式相异,学生在此过程中积极投入并有所发现。再者,“情绪温度计”让学生对自身情绪有了更直观的感受。此类创新游戏设计显著增强了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的兴趣和认识。

多维度构建支持体系

杨红怡校长在开学致辞中提出心理健康教育至关重要,将本学期定位为“心理健康质量提升季”。她推出了“三个一”行动计划。同时,她宣布组建由班主任、心理教师及家长代表组成的“成长导师团”,并编制了涵盖丰富内容的校本心育课程。此外,她还设立了互动平台,如“校长有约”等。在典礼上,六(5)班和六(6)班的少先队员呈现了心理情景剧。

多样举措筑牢心育防线

“成长导师团”成员各有所长,班主任负责监控学生日常情况,心理教师提供专业指导,家长代表分享家庭教育经验,三者共同协作。学校推出的校本心理教育课程内容丰富且针对性强,能够满足学生在不同成长阶段的心理需求。互动平台有效促进了学校、家长与学生的沟通。心理情景剧通过直观方式展示了同伴互助的重要性。通过这些综合措施的实施,为学生心理健康构建了坚实的防线。

“成长型思维”培育铺开

学校政教处公布,心理健康活动贯穿整个学期,涵盖“21天积极心理打卡”等众多项目。各班级张贴了“心灵加油站”海报,学生可随时领取“能量便签”以获取建议。心理咨询室特别开设了“开学适应”辅导通道,所有教师均给予协助。

系列活动注入“心”动力

“21天积极心理打卡”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形成积极的心理习惯,并能提高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心理漫画的创作能够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使他们得以通过绘画手法表达内心情感。家庭心理微课堂有助于加强家庭间的和谐关系,促进家长和孩子共同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心灵加油站”墙报为学生提供了方便快捷的心理知识获取途径,而专项辅导通道的设立则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心育课程丰富实用

校本心育课程内容丰富,包括情绪调节、人际互动和职业规划等多个领域。情绪调节课程着重于教授学生情绪控制的方法;人际互动课程教导学生如何解决人际冲突;职业规划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形成对未来的初步认识。这些课程与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相比,具有更明显的不同,其突出特点是实用性和系统性更为突出。

课程作用广泛深远

心育课程在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此课程使学生掌握情绪管理技巧,有效减少因小事引起的情绪波动。同时,它有助于增进同学间的友谊,减少矛盾和冲突。此外,心育课程还助力学生明确职业规划的目标与方向。这些效果显著提升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并为他们的未来终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互动平台促进交流

“校长有约”以及“亲子沟通日”等交流机制深受大众喜爱。在这些机制中,学生能够直接与校长进行对话,提出他们在学习及生活中的疑问。“亲子沟通日”则为家长与孩子创造了深入交流的机会。这些机制有效地缓解了师生及亲子之间的沟通难题。

平台意义不可小觑

该平台为学校管理提供了新的视角。校长通过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真实需求,从而调整管理措施。亲子交流日有助于增强父母与子女间的情感纽带,构建和谐的家庭氛围。同时,该平台促进了学校、家庭和社会在教育资源方面的整合与合作。

全面发展效果初显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实施以来,其成效逐渐显现。学生在活动中学到了知识,提升了技能,人际交往能力也有所提高,面对学业压力显得更加从容不迫。学校致力于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成功开创了全面育人的新机制。

未来方向清晰明确

学校计划在今后深化心理健康教育领域的工作,对课程内容进行改进,同时研究创新的活动形式。此外,学校计划加强与家庭和社会的合作,共同打造全方位的教育体系。这一举措旨在为学生营造更佳的心理成长环境,并推动他们实现全面发展和终身幸福。

黄河路小学举办的心理健康课程对学生成长有何具体作用?此类活动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有哪些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