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7日20时50分,一则令人同情的消息迅速传开。河北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的资深总建筑师李拱辰先生不幸因病离世,享年89岁。李拱辰先生毕生致力于建筑设计事业,其逝世让整个建筑界深感哀痛。
生平履历
1959年,李拱辰先生从天津大学建筑系毕业,同年即加入河北省建筑设计院。此后,他担任了河北省建筑设计研究院的总建筑师等关键职务,并荣获了河北省建筑设计大师的荣誉。同时,他还被认定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在超过六十年的职业生涯中,李拱辰先生全情投入于建筑设计领域,对行业的发展贡献显著。
他经过成长岁月,由一名稚嫩的学子蜕变为行业的领军人物。在河北省建筑设计院这一舞台上,他依靠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持续的努力,稳固了其核心地位。此外,他还为众多晚辈树立了值得学习的典范。
行业贡献
李拱辰在其职业生涯中深入参与了众多重要城市建筑项目的规划和实施。他负责了1982年石家庄火车站的设计,领导了1984年唐山抗震纪念碑的建造,并主导了1994年上海黄浦新苑的开发。在他的努力下,这些项目均实现了高标准。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城市的变迁,也成为了时代的象征。
该设计项目功能齐全,并兼具独特的艺术风格与文化深度。每件作品均经过细致的设计与多次优化,树立了行业内的标杆,促进了建筑设计领域的持续进步与提升。
工作态度
李拱辰对工作的热忱与专注,获得了广泛的赞誉。在2012年因健康问题正式退休之前,他负责了多个工程项目的规划与设计。他常常在旧项目尚未完成时,便开始筹备新的项目。为了保障工程进度,他经常加班至深夜,有时甚至选择在单位过夜。为了解决饥饿问题,他自制炒面来充饥。
为了实现建筑与环境的和谐统一,他不懈努力,亲自深入实地进行细致的考察;即便年纪渐长,他仍敢于攀登脚手架,力求设计方案达到极致的完美。这种敬业态度贯穿了他的整个职业生涯,并对周围的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代表作品
唐山抗震纪念碑是该设计领域的佼佼者,被赞誉为建筑设计的典范之作。作品紧扣“地震对建筑破坏”这一主题,运用“裂缝”这一艺术手法进行独特表达。纪念碑的主体由四根梯形棱柱构成,这些棱柱既独立又紧密相接。棱柱顶部四个逐渐缩小的开口,宛如指向苍穹的巨手,象征着人类对抗自然灾害的坚定决心。
碑身四周分布着八幅花岗岩雕刻作品,这些作品生动地描绘了地震灾害以及唐山人民在抗震救灾和家园重建过程中的英勇事迹。主碑与副碑均建在一座宽阔的台基之上,台基四周的阶梯设计独具匠心,寓意着地震发生的具体日期——7月28日,这一设计既巧妙又充满智慧。
言传身教
李拱辰先生在职业活动中积极传授知识和技能。他细致地辅导年轻设计师,回答他们的疑问,引导他们走向正确的道路,助力他们迅速成长。他的实际行动体现了对建筑领域的深厚情感和坚定追求。
他的指导与榜样不断激发着年轻设计师的热情,他们不懈地在建筑界追求创新与开拓。这一进程孕育了众多杰出人才,为行业带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与生机。
沉痛缅怀
李拱辰先生的离世对建筑设计领域造成了重大冲击。他的崇高品德受到广泛尊敬,其卓越成就将被长久怀念。他一生恪守严谨,待人宽容,对建筑事业怀有深厚情感与坚定信念,为行业树立了光辉榜样。
业界同仁及晚辈对逝者的离世表示了沉痛的哀悼,不禁回想起与逝者共度的难忘时光。逝者虽已离世,但其精神遗产与建筑成就仍将照耀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