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社会对一种以“购买黄金”为诱饵的新型诈骗手法高度关注。1月27日,上海黄浦区传来好消息,农业银行上海黄浦斜土路支行与上海市公安局黄浦分局打浦桥派出所共同协作,成功拦截了此类诈骗活动,并协助一位老年客户保住了其270万元的养老金。
异常购金引警觉
2025年1月22日上午,一位长者前往上海黄浦斜土路农行支行。他携带银行卡及身份证,咨询黄金购买相关事宜。他打算一次性购买4000克黄金,总价约270万元,并希望当天完成交易。这一行为显得异常,因其交易金额巨大且时间紧迫,特别是在诈骗案件频发的背景下,这一情况更应受到关注。银行工作人员对这一情况表示了高度警惕。
工作人员在对话中得知,该资金系老人从股市中撤出,旨在养老。老人频繁用手机发送信息,显得焦虑不安,眼神闪烁。年底将至,诈骗案件频发,银行有责任保障客户资金安全。尽管工作人员察觉到情况异常,他们仍耐心与老人沟通,尽力确认老人的购买动机,并提醒老人注意可能存在的诈骗风险。
银行坚守保安全
徐凌枫,担任农行黄浦斜土路支行客户经理,强调该网点近期已开展防范购金金融诈骗的专项培训。他对一位年长的客户表现出特别关注。尽管工作人员多次进行提醒,但老人坚持购买,并频繁与陌生号码通话,显得犹豫不定。工作人员意识到不应让老人轻易转出大额资金,遂立即在柜台协助查询相关信息,并迅速报警,期望警方能及时到场处理后续事务。
在等待过程中,工作人员持续陪伴老人,确保其不会做出冲动决策。尽管老人情绪略显焦虑,工作人员依然尽职尽责,未曾动摇协助老人辨识潜在风险的决心。他们凭借专业能力和强烈的责任感,全力保障客户资金的每一分安全。
民警迅速到现场
报警信息接收到后,打浦桥派出所的警察立即赶到了现场。调查结果显示,老人的遭遇与近期频繁发生的“购买黄金”诈骗案有高度相似之处。考虑到这种诈骗手段极其复杂,老人的全部积蓄可能因此受损,民警意识到必须迅速采取措施,防止诈骗继续发生。
民警在处理一位情绪略显激动的老人时,没有使用强硬手段,转而进行了细致的沟通和询问。他们以柔和的言辞与老人对话,确保老人得到了应有的关怀和尊重。这样的做法不仅有利于后续真相的查明,也为劝阻老人提供了便利。
深入调查揭骗局
孙晟斌民警在检查老人手机时,发现大量涉及投资理财的对话。老人透露,受金价上涨影响,他决定购买黄金作为资产保值手段。但民警指出,用养老金大量购金并不妥当。另外,老人居住在徐汇区,却选择到黄浦取金,这一举动显得非常可疑。基于此,民警决定将老人带回派出所,进行进一步的调查。
在派出所,民警通过专业的调查手段和细致的分析,逐步揭开了诈骗案件的真相。他们细致入微,对每一个细节都进行了严谨的审查,无论是对话记录还是资金流向,都逐步梳理出了诈骗者的作案步骤。经过不懈的努力,他们最终确认老人确实陷入了投资理财诈骗的陷阱。
骗局手法终曝光
不法分子通过微信与老年人沟通,不断强调购买黄金的多重好处,并承诺会有专人上门回收黄金,并承诺回报率远超市场标准。老年人对此深信不疑,未经深思熟虑便按照对方指示前往银行购买黄金。这种通过诱惑诱导老年人投入大额资金的策略非常狡猾,导致众多缺乏警觉的老人成为受害者。
诈骗分子针对老年人对黄金保值作用的信任和对丰厚回报的追求,精心设计陷阱。他们善于捕捉老年人的心理软肋,逐步实施诈骗,若非警方和金融机构及时干预,可能造成严重不良影响。
警民防范共提醒
农业银行与派出所的紧密合作成功阻止了一起诈骗。银行员工展现出的对风险的敏感洞察力,以及民警的高效调查技能,对问题的解决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该事件凸显了警方与银行在防范金融诈骗中的核心地位。通过信息共享和联合行动,这一合作模式能更有效地维护市民的财产安全。
春节期间,黄金交易频繁,该商品因其价值高、便于携带及可轻松兑换现金而受到诈骗分子的特别关注。警方提示民众要提高警惕,以防被那些看似风险低、实则收益高的诈骗手段欺骗。民众需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深入掌握诈骗手法,一旦遇到可疑情况,应立即向警方或金融机构寻求帮助。
在日常生活中,您是否遇到过类似可疑情况?不妨在评论区分享您的相关经历。此外,请为本文点赞并转发,以便更多读者提高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