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7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举办了一场以民生为主题的新闻发布会。在会上,养老服务保障问题备受关注,这一议题与众多老年人的福祉紧密相连,并在城市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考虑到上海老龄化问题较为突出,其养老服务保障的现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上海老龄化程度及养老目标

上海在老龄化程度和出现时间上均居全国首位,当前老龄化形势严峻。面对这一挑战,上海正着力打造高水平的养老服务体系,旨在为老年人创造幸福长寿的生活环境。这一目标的制定,反映了城市对老年人的深厚情感,也显示了上海积极应对老龄化挑战的决心。上海充分认识到老年群体需求不断上升的态势,将养老服务保障视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

养老服务设施建设

上海市通过推进民心工程和具体项目,持续强化养老设施的建设。经过长期的不断努力,养老床位的建设已连续27年成为工作的核心任务。截至目前,全市养老床位数量已达到17.6万张,这一数字凸显了床位资源的充足。众多养老设施陆续建成,养老服务网络逐步得到完善。这一成就不仅从数据上得以体现,更为众多老年人提供了稳定的养老环境。

深化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

基层社区已建立502家“枢纽型”养老服务设施,致力于为老年人提供全面服务。在餐饮辅助服务方面,老年人对此问题特别关心,上海在这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市已建成长者食堂405家,助餐点2000多个,同时,超过140家社会餐饮企业参与了助餐服务。住宅区内的养老服务站点共有542个,方便居民使用,功能丰富多样。在居家养老方面,推广了“家庭照护床位”计划,农村地区也在努力实现“养老不离乡”的目标。

提升养老服务功能和水平

认知障碍照护服务迅速普及,社区层面开展了广泛的宣传教育、风险评估及早期干预,营造了温馨的社区环境。养老机构对中重度认知障碍老人的床位进行了积极改造,床位数量已增至1.5万张。减轻认知障碍老人家庭照护压力成为工作重点。此外,上海市强化了养老服务队伍建设。经过培训,全市养老护理员持证率总体达到82%,中级及以上比例提升至20%,人员素质显著提高。

养老护理员激励补贴

从今年1月1日开始,上海实施了一项养老护理员的激励政策。该政策意义重大,目的在于激励护理员保持稳定工作,发挥其工作潜能。此举旨在帮助护理员在工作中实现个人价值,提升职业发展愿望,进而为老年人提供更优质的照护服务。

科技智慧养老与安全管理

养老行业得益于科技推动迅速成长,全市已设立77家智能化养老设施。这些设施广泛实行了“养老院与互联网医院相结合”的新模式,涉及156家单位。养老设施普遍运用了陪伴机器人等先进技术设备。在安全管理领域,也实现了显著提升。已连续五年对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实施日常监督并公开结果。此外,市级的养老服务“云监管”系统已投入使用,该系统能够预先警示消防等安全风险,并尝试提供临时照护和试住服务,接受老人的体验和监督。

上海市实施的养老保障措施,为众多面临老龄化问题的城市提供了参考。我们衷心期望公众能积极参与,诸如点赞、转发以及发表热情洋溢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