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两会期间,低空经济议题备受关注。此议题与上海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密切相关,同时亦突显了航空产业新兴领域发展的紧迫性。

提案背景

航空业持续进步,低空经济领域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据中国民航局预测,我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预计到2035年将达3.5万亿人民币。上海市抓住这一机遇,正积极促进低空经济的增长。上海市计划于2024年7月发布《上海市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旨在明确低空经济发展方向。尽管如此,上海在低空经济发展过程中仍面临诸多挑战。王俊在实地调研中指出,空域审批困难、试飞区域不足、应用规模有限以及产业生态薄弱等问题,均对上海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构成制约。

提案人物

上海两会召开之际,上海市政协常委、提案委员会副主任,同时也是上海国金投资有限公司总裁的王俊,向大会递交了《关于本市低空经济产业加速发展的提案》。王俊,作为该领域的专家及政协常委,对低空经济领域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在日常工作与调研中,他对上海低空经济的现状和所遭遇的挑战进行了深入探究。他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建设性的建议,旨在推动上海低空经济的快速发展。

枢纽型起降点建议

王俊在提案中提出多项建议。他建议在机场等交通枢纽,尤其是虹桥商务区,先行建立枢纽型起降设施。该设施将与综合交通枢纽实现连接。此举有利于实现多种交通方式的高效对接。虹桥商务区作为上海的关键交通和商业地带,人流密集,经济活动活跃。在此区域设立枢纽型起降点,有助于促进航空相关产业的发展,提升商务出行的效率。同时,这也有助于整合周边航空资源,形成以起降点为中心的航空经济圈。

审批机制建议

保障低空经济审批体系的完善至关重要。需在市级层面设立一个统一的审批平台,确保接入便捷和流程同步。该举措旨在加速审批流程,降低企业审批的时间和经济成本。当前审批流程复杂,往往导致企业在空域使用和航线规划上投入过多精力。运用这种高效的审批方式,例如在特定区域快速做出空域和航线决策,并以固定航线为试点,实现企业一定周期内的“一次审批、多次飞行”,能显著提升低空经济相关企业的参与热情。

基础设施建设建议

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环境的搭建需提速。虹桥商务区、金山、青浦、长宁、杨浦等区域需建设低空经济产业生态示范区。这些区域凭借其独有的地理优势,非常适合低空经济的发展,如虹桥商务区的交通便利和金山的地理优势。此外,需加快通航机场的论证和建设,并增设试飞基地。同时,应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对闲置的直升机停机坪进行整合与改造,研究在现有建筑屋顶、公交站顶楼、长途客运站等空间进行适配或转型,力争纳入国家第二批城市空中交通管理试点项目。

应用场景设置建议

提案列举了众多高频需求的具体应用场景。这些场景集中于城市紧急救援和医疗物资配送等核心领域,并已进行初步研究和规划。比如,优先确保紧急线路的开通,这对于救援和生命救助极为关键。同时,为了满足上海先导产业的需求,已在产业园区和长三角城市间设立了芯片、电子设备、高端医药材料等运输服务。此外,在机场等交通枢纽,正逐步建立和完善运营规范。而在“一江一河”、淀山湖、滴水湖等观光区,正逐步推广直升机、eVOTL、无人机等应用方式。

王俊建议,需加速促进产业链、资金链和政策链的深度融合。他提出,可参考其他地区的有效经验,探讨设立或合并现存的政府产业基金。此举措有助于激活社会资本,满足企业资金需求。同时,他还强调,应研究并实施更具弹性的阶段性扶持政策。

关于上海在低空领域的未来发展,您有何高见?这一领域既有发展潜力,同时也存在诸多挑战。恳请您分享您的观点。同时,烦请点赞并转发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