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1日19时,哈尔滨至漠河的K7041次列车上,上演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活动。5位鄂伦春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者展示了多种非遗项目。该列车由哈尔滨铁路局集团首次推出,专用于民族非遗文化传播。此举成为一大特色,使旅客在前往漠河的旅途中得以领略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

非遗文化的宝藏

冰雪之旅还能这么玩?哈尔滨至漠河非遗文化列车带你体验鄂伦春族传统技艺  第1张

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大兴安岭鄂伦春族的赞达仁民歌、面塑、桦树皮烫画等技艺,均已列入国家和省级非遗名录。这些项目是黑龙江省的文化宝藏,蕴含着当地民族的历史记忆、风俗习惯及民众智慧的结晶。历经岁月洗礼,众多技艺得以传承,见证了这片土地深厚的文化积淀。每一项技艺背后都蕴含着独特且繁复的制作工艺,体现了代代相传的工匠精神。

非遗文化的传承面临诸多挑战,需依赖人力和物资等多方面的援助。非遗项目的确立,是对传统技艺的认可与维护。提高公众对这些文化遗产的关注度,将对其延续与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冰雪游带动非遗列车

冰雪之旅还能这么玩?哈尔滨至漠河非遗文化列车带你体验鄂伦春族传统技艺  第2张

省内冰雪旅游热度持续上升,漠河吸引了众多游客。为此,哈尔滨局集团公司携手大兴安岭广电及文旅局,在哈尔滨至漠河线路推出了民族非遗文化专列。此举旨在借助游客流量,为非遗文化的推广创造新的传播渠道。

此次列车问世并非巧合。在冰雪旅游热潮中,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活动融合,成为促进非遗进步的新策略。这不仅让游客得以欣赏冰雪美景,还让他们有机会深入认识当地民族文化,从而提升了旅游体验的深度和丰富性。

冰雪之旅还能这么玩?哈尔滨至漠河非遗文化列车带你体验鄂伦春族传统技艺  第3张

非遗传承人的展示

非遗列车邀请了多位非遗传承人,包括杜拉尔氏桦树皮烫画技艺的传承者、康氏面塑技艺的传承者、鄂伦春族口弦琴的演奏者、赞达仁民歌的演唱者以及鄂伦春刺绣的制作者。这些传承人在列车上进行现场技艺展示,此举有力推动了非遗文化的传播与传承。

非遗传承人亲自讲解项目的历史与发展脉络,让游客得以增长见识。他们现场授课,并赠予游客手工艺品,同时积极互动。这种高度互动的形式,促使游客从观察者转变为参与者,将旅行体验从观赏风景提升至领略文化的深层意蕴。

冰雪之旅还能这么玩?哈尔滨至漠河非遗文化列车带你体验鄂伦春族传统技艺  第4张

“非遗+旅游”的模式

为丰富冰雪旅游体验,大兴安岭地区文化旅游局近年在积极打造“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相结合”的新模式。该局在全区范围内推广非遗“六个一”工程,旨在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游客的旅游体验中。

冰雪之旅还能这么玩?哈尔滨至漠河非遗文化列车带你体验鄂伦春族传统技艺  第5张

该模式蕴藏着巨大的发展空间。非遗项目因而获得了更广泛的展示平台,得以被更广泛的公众所熟知。同时,它也为旅游业注入了文化活力,吸引了众多具有广泛兴趣的游客。这种协同效应不仅丰富了地方文化,也为地方经济带来了新的发展视角。

非遗文化车厢的特色

铁路部门致力于打造特色非遗文化车厢。车厢内布置了桦树皮画等宣传物品,旨在营造浓厚的非遗文化氛围。

游客置身于此类车厢,仿佛进入了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微型世界。在穿越雪国列车时,他们得以观赏窗外壮丽的冰雪风光,同时车内还上演着非遗表演,让旅行时光别具一格。这种车厢的独特氛围,亦成为列车的一大亮点。

尊敬的读者,您是否对乘坐一列融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列车感兴趣?欢迎在评论区表达您的看法,同时请不要忘记为本文点赞及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