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4日22时40分左右,银川火车站夜幕下,风笛声悠扬,划破了宁静。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有限公司下属的迎水桥机务段,派出HXD3D0035“雷锋号”机车,牵引着K815次列车,启程驶向青藏高原。这次行程,无疑是备受关注的。
启程牵引意义
1月4日晚的启程承载着重大意义。K815次列车由“雷锋号”机车引领,将从银川启程,途经宁夏、甘肃、青海三省。面对现代快速出行的需求,此次列车的牵引方式革新旨在改善旅客的出行体验。列车将在沿线10个客运站点停靠,全程运行11小时26分钟,需穿越多种地形与路况。
列车首次在青藏高原上由机车牵引运行,“雷锋号”机车组的成员肩负着运用动车驾驶技术优化普速列车运行状况的重任。此举旨在满足旅客对舒适出行需求的不断提升,同时也反映了铁路部门在提高服务质量方面的努力。
线路状况挑战
“雷锋号”机车所经线路条件极为复杂。包兰铁路的坡度显著,且变化多端,包括连续的锅底形和鱼背形坡道,曲线半径亦非常小。这样的线路环境对机车的操控稳定性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即便进入兰青铁路,依然存在众多挑战性的路段。
沙坡头的长坡道坡度高达20‰,长度达到800米,宛如连绵不断的搓板路。若未能妥善控制闸把,列车将出现冲动现象,严重干扰旅客的休息。众多类似线路状况,对机车组成员的技术和心理素质提出了极高的挑战。
机车组技术优势
赵虎雄,迎水桥机务段段长,指出本次部署“雷锋号”机车负责K815次列车牵引任务,核心在于充分利用其技术特长。“雷锋号”机车组成员均持有动车组司机资格证。目前,提高普速列车在复杂区段的操控稳定性,已成为一项关键的技术创新课题。
机车组成员的技术能力在多个方面得到展现。他们如同赛车手对赛道的深刻理解和操控能力,凭借丰富的经验和先进的技术知识,面对复杂的线路时能保持冷静。在行驶过程中,他们密切留意机车监控仪上的公里数,细致地绘制线路图并进行标注,从而为优化平稳操控方法收集宝贵数据。
雷锋号发展历程
“雷锋号”机车记录了铁路的演变过程。自1989年5月成立以来,其所拉的列车持续进步,从起初的初级型号演变至现今的K系列列车,服务效能不断攀升。起初仅能运送不足500名旅客,速度不超过100公里每小时,而现在则能承载超过1000名旅客,速度提升至160公里每小时。
“雷锋号”机车不仅是全国铁路第五台以个人名字命名的列车,2023年它赢得了众多荣誉。它被中宣部授予全国“最美职工”集体称号,同时荣获中华全国总工会颁发的“工人先锋号”。这些成就充分展示了其持续的发展与进步。
成员工作态度
“雷锋号”机车组的8名成员熟练掌握“精准操控”技能。他们对待每一次的牵引任务,如同工匠对待精心创作的艺术品,怀有深深的敬畏之心。在长达11个多小时的漫长旅程中,机车驾驶员们谨慎地应对着每一段路程所面临的挑战。
第17任司机长念盼指出,他们在处理各种任务时态度积极。遇到沙坡头长坡道等复杂路段,他们采取多种措施保证列车运行平稳。他们追求技术卓越的精神,对于确保列车安全、平稳到达目的地至关重要。
旅客美好出行
所有这些努力旨在提升旅客的出行感受。在包兰铁路与兰青铁路上,旅客在车厢内可享受到更为平稳的旅程。机车组成员凭借专业技能,将动车组驾驶技术应用于普速列车,力求减少过去的摇晃与颠簸。
当前,随着对出行品质要求的提高,铁路部门正从增强机车性能、提高列车员技艺等多个维度努力,致力于为乘客打造更加舒适的旅行体验。“雷锋号”机车所牵引的K815次列车在青藏高原的运行,只是这一系列改进举措的初步尝试。
您是否期待“雷锋号”列车能在更多轨道上为乘客提供服务?请于评论区点赞、转发并留下您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