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钢铁行业绿色转型的浪潮中,河钢集团张宣科技设有一个氢冶金作业区,作业区内有一位作业长,名叫李利杰,他凭借不懈努力与创新精神,成为行业中备受瞩目的焦点,他带领团队攻克诸多难题,为钢铁行业降碳开辟了新路径。

全球首例!120万吨氢冶金示范工程背后,降碳先锋李利杰有多牛?  第1张

坚守岗位 数据监测日常

每日清晨,李利杰都会准时出现在河钢集团张宣科技全球首例120万吨氢冶金示范工程的主控室。4月30日这一天,他同样如此。他眼神专注,盯着氢冶金智能控制系统界面。他密切监测新一批氢冶金产品的各类数据。他还会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查看氢冶金方面的数据,这已成为他多年来一直保持的习惯,这份坚持源自他对工作的热爱,这份坚持也源自他对工作的责任。

项目转型 面临严峻挑战

2021年,企业响应“双碳”目标,退出了传统钢铁冶炼装备,开启了氢冶金示范工程一期项目建设,这一转变让李利杰的工作面临着巨大挑战,进口氢冶金设备原本是按天然气为气基设计的,而张宣科技采用焦炉煤气为气基生产,导致设备出现了“水土不服”,试生产时,设备无计划停机频繁,启机时间长,生产陷入了困境。

勇闯难关 实现自主操作

不过,李利杰并未退缩,他依靠“闯拼干”精神,与团队日夜钻研。不到4个月时间,他们达成了进口设备的完全自主操作,还达成了氢冶金工艺的完全自主操作。就在这一天,该工程一期项目生产的直接还原铁氢冶金关键指标达到合格产品标准。这成为中国钢铁史从传统碳冶金向新型氢冶金转变的重要里程碑。公司氢冶金创新工作室至今保留着当天产品的取样标本。

创新优化 提升生产效率

实现安全稳定连续生产后,李利杰带头对氢冶金设备自控系统进行持续优化创新,他还带头对氢冶金工艺操作进行持续优化创新,他开发出了“锥部气体分配控制技术”,他创新实施了“氢基竖炉不排料、系统保压操作”等,这一系列创新举措使氢冶金系统效率大幅提升,效益更优。如今,他和团队已经申请了64项氢冶金领域相关专利,其中27项已获得授权,他们还申报了11项技术相关标准。

国际首创 迈出关键一步

2024年9月,李利杰带领团队取得了新成就,他们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绿氢”氢冶金工业化生产,证实了“绿电—绿氢—绿钢”生产的技术可行性,这一成果推动企业朝着探索全绿氢近零碳排示范产线迈进了重要一步,给钢铁行业绿色发展带来了新的希望。

展望未来 持续砥砺奋进

李利杰表示,自己的人生梦想是带领团队开拓创新,持续探寻钢铁行业降碳的更优解决办法。未来,他们会瞄准两个新方向。其中一个方向是“绿氢新能源应用于冶金工业化工生产”,另一个方向是“直接还原铁多元化产品和新工艺研发”。他们将在氢冶金新赛道上奋勇前行,为河北钢铁行业绿色低碳转型贡献力量。你觉得李利杰团队今后于这两个全新方向上能有怎样的进展?赶快到评论区去分享你的观点,同时也别忘记为本文点赞以及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