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3日下午,青岛海事局联合黄岛海关和黄岛边检站对停靠在前湾港79泊位的“玛丽亚”轮进行了登轮检查。这一行动具有特殊意义,它代表青岛区域首次采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船舶联合登临系统。此举标志着船舶检查技术迈向了新的阶段。

船舶联合登临系统介绍

青岛海事局联合黄岛海关、边检站首单运行船舶联合登临系统,高效通关新时代来临  第1张

船舶联合登临系统是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体系的一部分,拥有其独特的作业流程。此系统赋予海关、海事、边检等相关部门访问权限。当船舶被两家或以上单位选中时,联合登临程序随即启动,并由主导单位负责协调各单位的联合检查工作。此机制有效避免了多部门重复登船检查,确保了船舶航期的顺利进行。在港口作业中,航期极为关键,频繁检查可能引发延误。该系统针对众多船舶运营需求,提供了一种智能化的解决方案,确保了船舶在通关过程中的高效性和安全性。

检查内容分工明确

在联合登轮检查过程中,三个联检单位各司其职,对船舶与船员进行了详尽的检查。海事部门对船舶及船员的证书、文件、名单和防污染措施等进行了严格审查,确保这些文件齐全,以维护船舶运营的合法性。海关部门关注货物的状况以及船上人员携带的物品和健康状况。边检部门则专注于核实船员证件并进行人证比对,以防止偷渡行为的发生。各部门职责分明,共同保障了船舶的安全航行、港口的安全以及贸易流程的顺利进行。每个环节都对船舶、港口的安全和贸易流通的顺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联合登临检查高效省时

青岛海事局联合黄岛海关、边检站首单运行船舶联合登临系统,高效通关新时代来临  第2张

此次登轮审查过程用时不到一小时。若沿用过去的分批检查方式,船方至少需多花一倍时间。这种运行效率在船舶作业中显得尤为显著。比如,若船舶在港口多停留一天,将产生额外费用;而缩短检查时间能帮助船方节省开支,同时提高港口运营效率。这一举措不仅展现了海上作业效率的提升,还优化了资源分配,促进了船舶在港作业的经济效益向好发展。

外籍船长认可这一举措

“玛丽亚”轮的外籍船长对其在船任职的经历给予了高度评价。在全球范围内,一次性完成所有港口国检查项目的情况极为少见。过去,船舶在多个港口常遭遇重复检查,这不仅浪费了大量的迎检时间,也延长了船舶在港作业的时间。然而,现在实施联合登轮检查已显著减少了船舶在港作业时间,大幅提高了船舶的周转效率。这一举措充分体现了多部门协作的积极成果,对国际海运的顺畅运行起到了示范作用。

带来的整体优势

联合登轮检查带来多方面积极效果。首先,显著减少了船舶在港的滞留时长,提升了船舶与码头的运营效率。其次,海事、海关及边检部门能借助此系统共享及运用数据,实现检查流程的集中与高效。在通关流程简化的背景下,该措施有效提升了船舶进出口岸的监管效能。总体来看,它推动了口岸通关的便捷性,并持续优化了商业环境,对贸易往来产生了深远影响。

多部门合作展望

此次联合登轮的检查行动开启了积极序幕。能否在更多航线和船舶上实现部门间的协作效果?这一问题值得读者们深入思考。若您觉得这一事件具有重要意义,欢迎点赞并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