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31日,湖南地区发生了一起引人注目的事件。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何其顺与辽宁职业学院的王鹏飞,在位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成功进行了造血干细胞混悬液的采集。这一行动不仅传递了积极向上的力量,而且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
捐献者身份
两位来自湖南的21岁青年非同寻常。何其顺,化名参与捐献,成为湖南省第1281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王鹏飞,娄底市人,化名后成为湖南省第1282位捐献者。他们通过实际行动展现了年轻一代的责任感。尽管年纪轻轻,他们却怀揣着巨大的爱心和奉献精神。他们严格遵守医院流程,在捐献过程中展现了坚强的意志,为患者带来了希望。
患者与感谢信
当天收集的造血干细胞需紧急送往北京,目的地为一位23岁的重症血液病患者。患者家属向何其顺寄送了感谢信,信中提及,女孩得知有如此仁慈无私的捐献者支持她,重拾了与疾病抗争的信念。感谢信反映出捐献者的善举对患者意义非凡,同时也流露出患者对捐献者的深切感激。这种通过造血干细胞建立的生命援助纽带,洋溢着人性的温情。
何其顺的事迹
捐献现场可见,何其顺的行李箱置于病房外,上面清晰标注“中国红十字会”。在湘潭市红十字志愿者团队中,他身兼数职,被誉为“多面手”。他不仅是学校红十字青年志愿服务队的队长,还担任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师,并作为湘潭市红十字救援队的重要成员。在公益科普宣传及今年6月的湘潭防汛应急救援行动中,均有他的积极参与。何其顺日常投身大量志愿服务,其行为对周围人群产生深远影响,此次造血干细胞捐献亦是他爱心奉献的又一显著体现。
王鹏飞的情况
王鹏飞,一名大三学生,目前在娄底开展创业活动,其新开的小店事务繁杂。近期,他频繁往返于两地,每晚11时抵达长沙南站,次日清晨7时注射动员剂后返回娄底,尽管身心俱疲,却意志坚定。他表示,尽管面临挑战,生命的重要性远超一切。他决心克服困难,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这种坚韧与爱心令人钦佩。这一行为不仅展现了当代大学生在真实困境面前坚守对他人生命的尊重与关爱,也传递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捐献原因
自大学伊始,他们便投身于无偿献血活动,并加入了中华骨髓库。接到市州红十字会通知配型成功后,他们即刻同意捐献,决心坚定。这表明他们的善举并非一时兴起,而是长期以来的善良之心。他们身上所展现出的社会责任感与无私的人道主义精神,是现代社会所急需提倡和激励的宝贵品质。
全省造血干细胞捐献成果
湖南省红十字会器官捐献中心的负责人罗旭斌指出,2024年湖南省共实现了136例非血缘造血干细胞的捐献,这一数量在全国范围内处于领先地位。截至目前,湖南省已有19.6万名志愿者登记报名并加入捐献行列,其中1282人已成功完成捐献。这些数据充分展示了湖南省在造血干细胞捐献领域的显著成就,同时也体现了众多爱心人士的踊跃参与,以及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伸出援手,拯救他人生命。
这些年轻的捐献者们传递了众多积极向上的力量,他们的故事激励着人们。或许,您会考虑成为志愿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成员之一?若您觉得本文有价值,不妨点赞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