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5日,上午11时,在课间休息期间,位于常德汉寿县坡头镇的鸭子港中学教师徐晓丽正与学生进行互动。她凭借其独特的关爱与执着,赢得了学生的尊敬,这一特质成为她的一大显著特点。
从教多年荣誉满身
徐晓丽从事教育工作已满32年,她一直秉持着以爱育人的理念,用情感打动学生。她获得了“全国优秀教师”和“湖南省特级教师”等多项荣誉。这些荣誉不仅是对她多年辛勤工作的肯定,也体现了教育界对她工作的极高评价。她的教育理念和行为在当地产生了显著影响,激励着更多教师以爱心对待学生。在汉寿县,她已成为众多教育者的榜样。
2003年,徐晓丽加入鸭子港中学。她凭借不懈努力,在教育教学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这些成果不仅体现了她个人的教学水平,也展现了鸭子港中学的教育成效。
家庭空间有限爱心无限
徐晓丽家庭居住面积未满60平米,却历经三次搬家。尽管居住空间有限,她始终能确保有一间房可供特殊学生居住。自21年前起,已有44名孩子在此得到庇护。这些孩子背景多样,包括孤儿、叛逆青少年、留守儿童和残疾学生。在人数最多时,三间小房间内同时容纳了三名学生。尽管经济条件有限,她的家却成为孩子们心中最温馨的避风港。
这间狭小的空间,汇聚了众多爱与期盼。她的无私付出,与那些追求宽敞居住环境的家庭形成强烈反差,使人对她的崇高品德更加钦佩。
坚守岗位带病教学
徐晓丽身患疾病却坚守岗位。2019年4月,她的声带受损,几乎无法发声,但她依然出色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生物会考取得全县第二,数学中考排名全县第四。2021年,心脏问题困扰着她,但她拒绝休假,继续担任班主任。她将病历和休假证明隐藏起来,面带微笑走上讲台,直至假期才就医治疗。
她的坚守确保了教学进度的顺利推进与教学质量的稳定,同时,也为学生们树立了一个坚毅的典范。在乡村教育领域,教师们带病坚持工作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一现象亦彰显了乡村教师们的职业精神和不懈追求。
身兼数角温暖学生
孩子们亲切地称呼她为“徐妈妈”,她不仅是班主任,还扮演着母亲的角色。她不仅承担着教学任务,还细心照料学生的日常生活。她自掏腰包为学生购买书籍和衣物。作为班主任,她对班上患有抑郁症、轻微智力障碍等特殊需求的孩子的情况了如指掌,时刻留意他们的情绪变化,能够迅速察觉到孩子的情绪低落,并及时与他们沟通,解决他们的问题。
在乡村地区,众多学生未能得到家庭足够的关爱。徐晓丽的举措成功弥补了这一空白,确保了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感受到温馨与力量。
多年执教收获满满
徐晓丽回顾自己的教学历程,提到教师是一项值得全力投入的职业。每当目睹学生群体中的佼佼者步入社会,并在汇报成绩时,她都感到由衷的喜悦。她的努力得到了相应的回报,那些由她培养出的学生,不仅成为她教育成就的有力佐证,更是她持续留在教育岗位的不竭动力。
在乡村教育领域,教师的成就显得尤为宝贵。他们所教育的学生,通常承载着家族的厚望,并象征着乡村地区的未来。
新的期待心系学生
徐晓丽在新的一年中,将学生利益置于首位。她希望学校的中考生能取得优异成绩,班级学生健康快乐,而她个人的健康则排在最后。她对学生之爱超越了个人的需求。这种做法体现了她对教育事业和学生真挚、无私的奉献精神。
徐晓丽等类似教师在乡村教育中扮演着核心角色,他们的期望亦成为该地区教育持续进步的内在驱动力。
各位读者,是否遇到过像徐晓丽那般既敬业又充满爱心的教师?欢迎在评论区参与讨论,并对本文点赞及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