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进入冰雪季节,众多游客涌至以感受冰雪之乐。尽管游玩场面热烈,但随之而来的意外事故亦不容忽视。诸如尝试“甜铁”或过度嬉戏导致受伤等游客危险举动,引发了广泛讨论。因此,有必要探讨如何在冰雪季游玩时确保安全。
游客打卡东北冰雪
东北地区冬季以独特的冰雪资源吸引了众多游客。近期,众多游客从全国各地涌向东北,渴望体验那片银装素裹的冰雪天地。众多冰雪景点游客众多,酒店和民宿的预订需求显著增加。在哈尔滨的冰雪大世界,精美的冰雕令游客驻足忘返。游客们普遍怀着对冰雪的憧憬,期望在冬季旅行中体验别样风情。然而,不少游客在体验过程中因缺乏冰雪知识而行动鲁莽。
确保玩冰雪安全,掌握相关安全知识至关重要。众多游客对潜在风险视而不见,热衷于参与各类活动,却忽略了基本的安全防范措施,这样的行为实际上埋下了安全隐患。
“舔铁”引发的危险
冬季期间,网络上频繁出现网友舔铁的视频。部分游客甚至在火车停靠时冲上站台尝试舔铁,不幸导致舌头被粘。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烧伤科主任医师赵震宇指出,众多游客因好奇接触低温冰面或金属,结果舌头被粘住。若没有热水及时处理,强行拉扯舌头可能导致黏膜损伤,形成冻伤与撕裂伤。此类伤害并非个别现象,医院每年冬季都会接待此类患者。
即便并非有意“舔铁”,类似伤害也可能发生。部分游客在游玩时脱去手套,手掌汗水沾染冰面或低温金属,强行拉扯时,手部皮肤便会受损。这种情况同样极具危险性。
物理原理背后的警示
李均教授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物理学院阐述了相关物理机制。在舌头黏膜表面,唾液的存在构成了舌头、唾液与金属管之间的界面。舌头温度高于唾液,而唾液温度又高于金属管。舌头与金属接触面积越大,粘附效果越显著。此外,大型冰景建筑通过水将冰块粘合,其原理与舌头粘附金属相似。
这种风险不容忽视,因为舌头一旦被粘住,强行取下可能引发严重伤害。因此,此类危险行为绝不可随意尝试。
冻伤后的正确处理
若不幸遭遇舌头或皮肤被粘的情况,处理措施至关重要。李均教授指出,应迅速使用温水,因为温水浇在冰上时,冰吸收的热量会超过传递给金属的热量,从而促使冰融化脱落。然而,热水则不可使用,以免造成烫伤。
若室外无法提供温水,可寻求他人协助,通过向冰块吹气使其逐渐软化并脱落。公众应掌握此类正确的应对措施,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迅速实施自救或救助他人。
冰雪娱乐项目的风险
东北地区常见的娱乐活动,如滑雪、堆雪人、滑冰等,虽然充满乐趣,却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医疗部门已接诊多例因滑冰受伤的游客,其中不乏因摔倒导致桡骨远端骨折的案例。尽管滑冰在东北儿童中颇为流行,掌握技巧后相对安全,但对于初次到北方体验冰上活动的游客来说,由于缺乏经验,风险相对较高。
游玩过程中,若不幸向后跌倒,确保后脑部安全至关重要,毕竟后脑是神经系统的核心区域。在参与冰雪娱乐活动之前,游客们应详尽规划行程,并熟悉冰雪运动的相关知识。
正确对待冰雪游玩
东北之旅体验冰雪之乐实为佳选。然而,游客在此期间应增强安全防范意识。需提前做好充分准备,掌握相关安全知识。盲目行动可能导致意外伤害。
在此,我们向各位提问,在参与冰雪旅游过程中,您是否遭遇过相似情况或面临过风险?我们期待您踊跃留言、点赞及转发,以便让更多冰雪爱好者在游玩时能够保障自身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