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玉米市场呈现新趋势,华北地区玉米价格呈现上涨态势,而东北地区则出现价格下跌。两大产区的玉米价格差异正逐渐缩小,这一价格变动引起了广泛关注。

东北产区供给充足

东北地区新收获的玉米正陆续收割并投入市场,导致玉米供应充足。众多存储条件不佳的玉米急于寻找买家。以10月23日为例,黑龙江省孙吴市的贸易主体在玉米质量达标的前提下,以每吨1900元的价格出售玉米。此外,中储粮部分直属仓库开始收购玉米,对玉米价格形成了一定的支撑。

一些贸易商已纷纷进入市场,活跃地进行玉米的买卖活动。与此同时,下游企业则持谨慎态度,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采购。这种上下游企业操作节奏不一致的现象,使得东北地区玉米价格持续低迷。

华北产区供给趋紧

华北玉米价格上涨受限,东北玉米南下或成定局?  第1张

华北地区玉米价格虽略有回升,但鉴于基层农户之前遭遇的价格跌至成本线以下,当前的价格上涨并未达到他们的预期目标。因此,多数农户选择暂不出售粮食,这导致贸易商在收购过程中遭遇了不小的困难。

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的企业在收购方面的情况值得关注。华北地区新玉米的价格,东北新玉米以及陈玉米的参考价,均反映出当前的市场价格走势。下游企业的需求无法得到充分满足,因此不得不提高收购价格。然而,这种上涨受到东北玉米价格的影响,华北玉米的上涨空间受到限制。

东北玉米质量价格优势

东北地区的玉米产量丰富,品质优良,尽管在该区域内的消耗量有限,大部分通过港口出口,但对整个产业链产生了显著的影响。由于成本较低等优势,对华北等地的玉米市场形成了较大冲击。

港口船期频繁,大量东北产玉米外运。南方销区接收的东北玉米数量上升,价格随之下降,同时,与华北玉米的价格差距也在缩小,这进一步提升了北方港口的购销热情。

华北玉米受限因素

华北地区玉米市场受到来自东北玉米南下的冲击,导致其原本的外运南下量逐渐下降。目前,华北玉米主要依赖本地市场消化,但由于本地企业需求有限,难以有效消耗大量库存玉米。

华北地区玉米价格虽欲上涨,却因运输难题及下游企业需求受限等因素制约。类似10月下旬因天气影响导致物流受阻的特定时期,玉米价格虽暂获稳定,但后续仍有较大跌幅的可能。

玉米进口情况影响

我国玉米市场数据揭示,2024年9月,我国玉米进口量较上年同期显著下降。自年初至9月底,累计进口量亦较去年同期有所减少。尽管如此,海关总署数据显示,进口玉米的减少并未能有效减轻国内玉米供应增加所带来的压力。

10月玉米波动整体下行

10月份,新季玉米供应量有所增加,而陈粮库存持续下降。这一现象,结合企业需求增长放缓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于市场。尽管如此,玉米价格底部得到了一定支撑,一方面是由于短暂的价格回升,另一方面得益于中储粮直属库的收购活动。

总体而言,供应过剩这一关键因素仍可能导致10月玉米市场在波动中倾向于下行。面对这一态势,市场何时能够恢复平衡,尚不得而知。我们期待读者在评论区分享各自的观点。如若本文对您有所助益,请点赞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