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马鞍山长江公铁大桥副汊航道桥的合龙仪式引起了广泛关注。这一重要节点标志着桥梁建设的重大突破。同时,这一进展对区域经济的长期增长产生了积极影响。

合龙情况

12月26日,马鞍山长江公铁大桥副汊航道桥顺利合龙。这一重要节点表明主体工程接近尾声。此次合龙为后续施工提供了稳固的基础。这不仅代表了工程整体进展的一个关键阶段,也极大地鼓舞了建设团队的士气,并向公众展示了工程进展的积极态势。在众多建设者的持续奋斗中,马鞍山长江公铁大桥副汊航道桥正逐步向全面竣工迈进。

此类合龙工程在建设阶段,往往依赖细致的规划和精确的操作来完成。技术人员必须综合考虑众多要素,比如气候、水文等自然状况,并确保这些要素得到充分计算,从而确保合龙作业的顺利进行。

大桥整体概况

马鞍山长江公铁大桥是巢马城际铁路的重要构成部分。该桥位于现有马鞍山长江大桥(公路桥)上游,相距大约2.3公里。大桥由主航道桥、副航道桥、两岸引桥以及江心洲引桥构成,整体长度共计9.8公里。该桥梁的建设规模庞大,涉及众多人力、物力和技术资源的投入。在区域内的桥梁建设中,其规模尤为突出。

该桥梁结构为双层式,上层部分为双向六车道城市快速路,设计时速可达80公里;下层部分为350公里每小时的高速双线城际铁路,并预留了两条每小时200公里的铁路通道。这种设计布局能够满足不同交通需求。

副汊航道桥结构特点

该副汊航道桥总长为840米,主跨跨度为392米,横跨太平府航道。桥梁结构为三主桁式,配备“N”形桁架,整体钢梁重约3.6万吨。钢梁被分为33个节段,长度有14米和28米两种,最大节段重量约1400吨。该设计充分满足了航道的地理和交通规划需求。

各钢梁节段在钢梁生产基地完成预拼装,通过专用船舶沿长江航道运输至施工地点,采用CQ1800B型架梁起重机进行吊装。这一工业化生产及运输安装流程,有效保障了工程的高效性及质量稳定性。

巢马城际铁路走向

巢湖东站作为巢马城际铁路的起始站,该铁路线向东延伸,依次经过含山县、和县、郑蒲港新区、当涂县、经开区、雨山区、花山区等地,最终抵达马鞍山东站。铁路总长度为61公里,设计运行速度可达350公里每小时。沿线上共有巢湖东、含山、郑蒲港、马鞍山南、马鞍山东五座车站,其中巢湖东和马鞍山东为既有车站,其余三站为新建车站。该铁路线的布局连接了多个区域,预计将推动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

该线路规划综合考虑了多个区域的人口流动和经济发展的需求,着重考虑了如何为沿线居民提供高效、便利的交通服务,这是设计阶段重点关注的几个关键因素之一。

巢马城际铁路连接意义

巢湖东站与合杭高铁相接,马鞍山东站与宁安高铁相连,巢马城际铁路作为马鞍山至安徽省会合肥的直达交通要道。该铁路线的开通,为两地居民出行及经济交流提供了更为便捷的通道。此举大幅减少了旅行所需时间,促进了交通的便捷流通。

项目投运后,皖江两岸将新增一条快速通道。这一新通道将有效缩短合肥都市圈与南京都市圈之间的时空距离。该举措有利于打造“轨道上的长三角”,优化区域交通网络布局。这对促进长三角一体化和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具有显著和重要的意义。

项目中的人员努力

众多工作人员对此次工程项目付出了辛勤努力。大皖新闻记者刘旸负责了报道工作,通讯员许文峰、徐承泽、李锐参与了信息的整理与传播。他们保证了公众能够及时掌握工程进展。现场建设人员全天候坚守岗位,技术人员精心制定了施工方案。各参与方均为此项重大工程倾注了心血。

众多人员各司其职,成功促成了马鞍山长江公铁大桥副汊航道桥的顺利合龙,此举亦加速了项目整体进程。马鞍山长江公铁大桥的落成,预计将为周边城市带来显著影响。我们诚挚邀请读者留言、点赞并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