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5日,贵阳贵安地区举行了“强环境”“强城镇”新闻发布会。会上,贵阳作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呈现了其在行政执法监督领域的显著成果。这些措施显著提升了民众和企业便利性,并促进了执法公正,其成效值得特别关注。
减证便民行动成果
今年,贵阳市大力推动“简化手续,方便民众”的政策。在全市范围内,对证明事项的告知承诺流程进行了整合,此举不仅提升了监管效率,也为民众和企业提供了便利。截至目前,已成功处理告知承诺审批事项超过五万三千三百一十九件。这一数据直观地展示了工作成果,有效促进了便民利企,简化了事务处理流程。同时,此举也缓解了因证明材料缺失而导致的民众往返奔波的困扰。至于其他城市是否会效仿这一做法,目前尚需进一步观察。
减轻企业负担监督
《贵阳贵安减轻工业园区企业负担的十条措施(试行)》已由相关办公厅发布,全市行政执法部门正按《2024年行政执法检查计划》执行。对于计划外的行政检查,已实施监督和引导,以避免无序和频繁检查对企业运营造成影响。目前,企业得以更集中精力进行生产经营,无需持续担忧检查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但此管理模式能否持续支持企业稳定发展,目前尚无定论。
行政裁量基准建设
贵阳市正努力保障行政执法的公正性,并广泛实施了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目前,包括公安、生态、应急在内的八个行政执法单位已自行建立相关制度,其他部门则依照上级制定的裁量标准执行。这一措施有效避免了执法过轻或过重的现象。该制度确保了在处理同类案件时,执法标准的统一性。然而,该制度是否能进一步提升全市执法的精确度,目前尚需进一步观察。
不正之风整治工作
贵阳市对行政执法领域内民众普遍反映的恶劣作风和腐败现象进行了集中整治。整治重点集中在执法过程中的不规范操作和违规违法行为等方面。截至目前,全市共发现85起问题,其中79起问题已得到解决,6起问题仍在解决中。此外,已促成建立36项规范行政执法的机制。这些举措有助于维护执法队伍的良好形象,提升民众对执法工作的信任度。对于尚未解决的问题,如何确保其得到及时整改,以及后续的具体措施将如何执行,这些问题还需进一步探讨。
执法案件评查推进
贵阳市推行了一种创新性的联合审查模式,涉及司法行政系统及检察、人大等多个部门。今年,市县两级合计审查了3943件行政执法案件,并出具了52份检察建议及40份行政执法监督意见书。此机制有助于对执法档案进行全方位的细致审查。这些措施持续提升了行政执法案件的处理质量。那么,这种做法对执法流程的规范化有何影响?
执法人员素质提升
为了提升行政执法人员的专业技能,全市各执法单位依照规定开展了年度行政执法培训,确保每名执法人员每年至少参与60小时的培训课程。市司法局在今年已经举办了三次培训活动,这些活动既包括线上也有线下形式,总计培训了超过8900名行政执法人员。这一举措的主要目的是增强执法人员的业务水平和依法行政的能力。那么,接受过这些培训的执法人员,他们的工作态度和表现是否会变得更加积极主动?
社会监督渠道拓宽
2024年,贵阳招募了12名行政执法监督员,其职责是对全市行政执法实施监督。这一举措不仅拓宽了行政执法监督的渠道,还推动了执法协调监督体系的进一步健全。借助社会力量实施监督,执法活动变得更加公开和清晰。但社会监督员能否真实揭示问题并有效实施监督,仍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在过去一年,行政执法监督领域持续进步。截至今年11月底,贵阳市行政执法部门在一审行政诉讼中的败诉率降至10.71%,同比上年减少了7.46个百分点。这一降低的败诉率表明,行政执法的质量和规范化水平有了显著提升。此外,这种高质量的行政执法对于“强省会”战略的推进产生了正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