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2月24日生态环境部举办的常规新闻发布会上,赵群英就打击固体废物环境违法行为进行了详细说明,这一阐述引人关注。其内容不仅涉及危险废物的监管,还包括建筑垃圾的管理,这已成为当前环保工作的一个重要焦点。
多年专项打击行动
生态环境部与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已连续五年协同进行针对危险废物环境违法行为的严厉整治行动。至2024年11月,全国生态环境系统累计查处相关违法案件近1.9万起。这一数字反映出对环境违法行为零容忍的坚定立场。经过持续打击,涉及危险废物的非法行为得到了有效控制。
生态环境部对危险废物监管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该部门明确指出,所有涉及非法转移、倾倒危险废物,以及利用、处理此类废物的行为,均在监管之列。同时,已建立起一套长效监管机制。
近期查处案件情况
2024年1月至11月,我国生态环境监管部门查处了1614起涉及危险废物的环境违法行为。此外,还向司法机关移送了1118起涉嫌犯罪案件,涉及犯罪人员共计2520人。这些数据清晰地展现了近期执法行动的强度与成效。
该成果非偶然所得,执法部门在短时间内成功查处并移交了大量案件,这表明其持续在高强度状态下工作。此举对遏制涉及危险废物的违法犯罪活动具有积极作用。
强化部门联动协作
国家层面,三部门共同安排了专项活动。它们共同发布了典型案例,举办了业务培训,并进行了通报表扬。这些举措充分展现了部门之间的协作与互动。
地方层面,截至2024年前三季度,省级三部门已积极展开合作,共举行联合会议和座谈会159场,举办联合培训29次,参与人数接近5000人。此外,还实施了45项联合挂牌督办。地方部门的主动参与对于执法与司法的紧密配合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推进执法数智转型
当前,执法领域正迈向智能化升级阶段,在苏州、青岛等七个城市实施了危险废物管理执法的智能化试点项目。这一举措的核心目标是实现问题的精确识别。
试点项目成功建立了20多个违法线索识别模型,并向相关部门推送了超过800条涉及危险废物的违法线索。这一成果显示,数字化技术在执法领域初显威力,有助于提升打击违法行为的精确度。
压实地方相关责任
媒体揭露了建筑垃圾跨省违法倾倒事件,生态环境部迅速核实并着手整改。该部门与多个部门联合举办了座谈会,其中包括为长三角地区举办的建筑垃圾治理专题会议,以增强区域间的协作。
“清废行动”复查阶段,共交办720个问题线索,对相关问题的追根溯源和全面整治工作已启动。此举旨在强化地方责任,构建监管协同机制。
持续开展专项行动
赵群英强调,将持续与相关部门联合实施专项活动,强化环境安全屏障。同时,她期望新闻媒体持续发挥监督作用。
您是否认为当前执法强度足以完全遏制涉及危险废弃物与建筑垃圾的环境违法行为?我们期待读者踊跃发表评论、给予点赞以及广泛转发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