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职业教育领域对产教融合模式的关注日益增加。楚雄彝族自治州双柏县职业高级中学云南云双基实业有限公司展开的紧密合作,犹如一颗闪耀的明星,照亮了职业教育产教融合高质量发展的路径。这种创新的合作模式,在多个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

揭秘:双柏县职业高级中学如何通过智能化升级,让学生月薪破4000元  第1张

双柏县职高与企业合作模式

楚雄彝族自治州双柏县的职业高中与云南云双基实业有限公司达成了紧密的合作关系。这种合作形式并非偶然,它顺应了当前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而形成。企业资源和学校能力相辅相成,双方携手合作,力图破解职业教育与企业需求脱节的难题。该合作旨在整合学校教育资源与企业的产业优势,以期提高职业教育水平和企业生产效率。此外,这一合作模式也获得了当地政府的鼎力支持,是多方共同努力的成果。

该合作模式增强了学校与企业双方的收益。学校方面,学生得以更紧密地适应企业需求。企业方面,则能够获取稳定的劳动力以及政府政策的扶持,实现了双方的互惠互利。

智能化服装生产学习工厂

揭秘:双柏县职业高级中学如何通过智能化升级,让学生月薪破4000元  第2张

在双柏县职业高级中学的产教融合服饰产业学院,智能化服装生产车间正高效有序地运作。其中,全新的智能吊挂系统在车间内扮演着关键角色,确保裁剪完毕的布料能够精准无误地传递至各个生产环节。这些先进的设备革新了传统生产流程,显著提升了生产效率。

作业现场员工同样享受了新技术的红利。例如,尹奇仙,一位刚从学校毕业一年的技术工人,他在生产线上熟练地操作电子缝纫机进行裁剪和缝合。她表示,校企合作项目让她实现了毕业即就业,目前她的月薪已超过4000元。此外,新设备的使用使得她的工作变得更加轻松和高效。

设备升级带来的效益

在合作机制下,设备实现了显著提升。云南云双基实业有限公司的董事长陈兵亮透露,得益于州教育局的产教融合项目,公司获得了150万元资金支持。该资金被用于购置超过100台新设备,包括智能裁剪床和智能吊挂系统等。这些新设备的引入显著提高了生产效率。

以往人工裁剪需耗时数小时,而现今智能裁床布料机仅需几分钟即可完成。目前,企业日产量可达1000套,月产量介于2至3万套,年产值逾500万元。设备升级显著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揭秘:双柏县职业高级中学如何通过智能化升级,让学生月薪破4000元  第3张

实训中的学生情况

学校的实训车间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机会。高二学生苏顺超认为,学校的实践课程不仅帮助他掌握了理论知识,还让他有机会接触自动化设备,这对提升未来就业技能大有裨益。这种实训模式让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得以边学边练,深入理解智能设备操作及服装生产流程。

揭秘:双柏县职业高级中学如何通过智能化升级,让学生月薪破4000元  第4张

此举有助于学生发展。毕业时,学生能够精通相关职业技能,并能直接满足企业的需求。在这种培养模式下,毕业生在求职时无疑将拥有更强的竞争力。

校本专业的发展成果

双柏县职业高级中学的服装制作与生产管理专业表现卓越。该专业现有学生98名,每学期设有实训课程200节。此外,该专业在2024年被评为楚雄州的骨干专业。

该成果展现了校企合作对学校专业发展的正面促进作用。学校推行的教育模式革新,包括“招生即招工、入学即进厂、实习即上岗”,使专业建设处于领先地位,成为该地区职业教育的一张璀璨名片。

校企合作的多重收获

2024年,云南云双基实业有限公司取得了显著成绩。公司承接的服装订单量已超过20万件。此外,公司还对学生进行了培训,共有200多人次参与。其中,55名毕业生选择留厂工作,平均月薪达到了5500元。这些数据充分证明了该合作模式的有效性。

总体而言,该创新模式——政府搭建平台,企业与教育机构融合,企业进入校园,工厂协助教学——促使课程内容与职业要求相吻合,教学活动与生产活动并行,实现了校企合作的双赢效果,为地区经济及职业教育进步提供了新的活力。

在此,我们向读者提出一个疑问:此种产教结合的模式是否适宜在更广泛的区域进行推广?我们诚挚邀请各位发表意见、给予支持并转发本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