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是草莓收获的时节,位于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下村镇何家村委的草莓种植基地推出了新鲜草莓。这一现象不仅让游客得以品尝到美味的草莓,同时也揭示了该地区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新趋势,值得关注。

草莓成熟吸引众多游客

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下村镇何家村委的草莓种植基地内,头茬草莓已进入成熟期。吴氏草莓种植基地的大棚内,草莓生长旺盛,色泽鲜艳,果实饱满,散发出诱人的香气。众多游客纷纷被吸引至此,穿梭于草莓园中,体验采摘与品尝的乐趣。其中,何先生表示,在晴朗的日子里前往乡村采摘草莓,心情格外愉悦。草莓的成熟不仅吸引了游客,更逐渐将这一传统农事活动演变为备受喜爱的休闲活动。

抢鲜体验!江西新余草莓季来袭,10亩大棚等你来采摘,家门口就业新选择  第1张

这片草莓园周边聚集了各年龄段的游客。孩童们在草莓丛中嬉戏奔跑,搜寻着个头最大、颜色最鲜艳的草莓。与此同时,家长们在一旁要么耐心指导,要么举起相机记录美好瞬间。这种在乡村采摘草莓的乐趣,是城市生活中难以体验到的。

下村镇积极调整产业结构

下村镇近年来在乡村发展方面表现活跃。该地区正努力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不再局限于传统种植,下村镇正转向农旅融合的新路径。借助温室大棚等农业设施,原本冬季的闲暇时间变得繁忙。农事活动不再仅限于春夏秋三季,冬季也能进行农业生产和旅游休闲活动。这一产业结构调整是基于深思熟虑,且与当地实际情况相契合的战略选择。

过去冬季,众多土地和劳动力常处于闲置。然而,如今情况已变。草莓种植等新型农业模式兴起,冬季土地得到充分利用,并为劳动力开辟了新的就业途径。无论是土地资源还是人力资源,均实现了更优配置。

何家村委草莓种植基地规模

2021年,何家村委设立了一处草莓种植基地,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基地面积约为10亩,设有16个大棚。这些数据直观地反映了基地的规模。在这不大的10亩土地上,分布着16个大棚,每个大棚内种植的草莓都承载着村民们的期盼。这16个大棚构成了草莓种植的核心区域。

该基地的草莓栽培运用了较为前沿的管理方法。每一座温室的每一块土壤都经历了细致的整治。从种苗挑选到种植密度,再到灌溉与施肥的周期,均有详尽的计划。比如,在灌溉草莓苗时,会依据实时天气情况,精确估算所需水量,以保证草莓健康茁壮成长。

基地助力解决就业问题

吴氏草莓种植基地在运营中,对村民家庭经济贡献显著。基地负责人吴慕文透露,在高峰期,基地需雇佣十余人,每人日薪80元。家门口的就业机会对村民而言,具有重大意义。

部分年长的村民缺乏外出就业的能力。该基地的就业机会为他们提供了新的收入来源。此外,基地还通过租赁方式帮助村民增加收入。村民得以在家照顾亲人,同时为家乡的产业发展贡献力量。

草莓成乡村振兴助力果

草莓的香甜已超越了普通水果的范畴。在推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它扮演着不容小觑的角色。它为市民增添了水果的选择,成为他们品尝美食的新选项。对何家村委的村民而言,草莓则是实现乡村振兴、走向富裕的关键果实。

草莓凭借其独特的口感,在市场上颇受欢迎。村民们通过自种或基地务工的方式实现盈利。这种双重收入途径拓宽了村民的致富途径。乡村借助水果产业实现振兴,已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农旅融合发展前景展望

下村镇的农旅结合模式已初步显现成效。然而,从长远视角分析,其发展潜力依然巨大。首先,在游客数量方面,虽已吸引周边游客,但仍有广阔空间吸引更远地区的游客。其次,当地需加强宣传力度,通过新媒体等多元化渠道,提高下村镇草莓采摘活动的知名度。

此外,配套设施的优化亦势在必行。以游客采摘后可休息的场所为例,目前条件或许尚显简陋。因此,未来计划营造更为舒适的休闲空间。对于下村镇农旅融合发展的未来走向,期待广大读者踊跃留言交流,并给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