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8日至19日,北京将举行一场关于接诉即办改革的论坛。该论坛的核心议题是围绕以人为核心的城市治理现代化。此次论坛的召开,是北京在城市治理方面的一次关键实践。但这一尝试究竟是否真正深入结合了城市治理与民众的实际需求,抑或只是表面文章?这些问题值得我们的高度关注。
接诉即办的发展历程
自2019年起,北京借助12345热线,标志着城市治理新时代的到来。该热线成为民众与政府交流的桥梁,高效迅速地解决了民众的诉求。随后,北京着力以民众诉求为动力,推进超大城市的治理现代化。在此进程中,一系列改革措施相继出台,比如在“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机制的基础上,2019年设立了“接诉即办”系统,确保区街乡镇全年不休,能够随时应对民众的诉求。
在发展历程中,“接诉即办”的核心理念逐渐得到普遍认可。经过六年的实际运用,北京市民普遍认可了“遭遇紧急情况时拨打12345”的做法。众多民众借助这一渠道成功解决了众多问题,有力地证实了该机制的重要性和其实用价值。
大栅栏的治理实例
2020年8月12日,北京遭受了汛期最强降雨。此次降雨揭示了位于大栅栏地区的治理缺陷。该区房屋老旧,低洼院落众多,平均下陷深度达0.8米。由于产权复杂等障碍,过往治理工作进展缓慢。仅凭街道力量,问题难以得到有效解决。
在“接诉即办”机制中,"吹哨报到"机制显现出卓越的效果。街道与市级部门紧密协作,共同面对各种挑战。汛期期间,街道迅速发出预警,与排水集团等相关部门携手,有效处理积水问题,并逐步对低洼院落进行整改。经过六年持续努力,已有40个院落成功解决了雨水倒灌的根本性问题。
适应多种需求的治理模式
城市化进程中,各类治理需求不断显现。延庆区城乡融合特征明显,村民身份虽变,生活习性改变却相对滞后。当地社区积极倾听居民意见,深入调查研究,借鉴先进经验,将玉米囤藏方法应用于治理,成为多元生活方式下的成功实践。这一案例反映出,在高效治理体系下,城市管理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变,摒弃单一治理方式。
该模式同样适用于企业需求。朝阳区建外街道聚集了众多企业,其需求量占总需求的六成以上。该区域不仅对企业的需求作出快速反应,还在需求提出之前先行处理。例如,街道定期举办洽谈会和交流会,并主动深入企业解决各类难题,这展现了该治理模式的多元化和预见性。
成果显著的接诉即办
六年来的快速响应处理取得了显著成果。在12345热线服务期间,共接收了超过1.5亿件诉求。尤为引人注目的是,问题解决率从最初的53%大幅提升至97%,客户满意度也从65%升至97%。这些数据清晰地表明,该机制在处理公众诉求方面表现出极高的效率,公众对其认可度显著增强。
从多角度观察,这一机制同样推动了城市治理方式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以前,政府自上而下进行效能评定,现在,决策权已转至民众手中。这一变化突显了民众在城市治理中愈发突出的核心地位。
超大城市治理转型的意义
“接诉即办”模式持续深化,极大地促进了超大型城市的治理现代化步伐。在治理过程中,必须全方位思考,从宏观的城市规划到微观的居民感受。这一变革具有深远影响,不仅有利于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同时也显著提升了城市的整体风貌。
北京系一高度城市化的区域,人口众多,需求多样。及时解决诉求有助于缓解社会矛盾。有效的城市管理可吸引更多人才及资源,从而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对接诉即办改革论坛的期待
2024年的论坛即将开幕,主题聚焦于“以人为本的城市治理现代化”。各方对该论坛充满期待。会议中将分享各地区治理成效,探讨创新改革策略,并就治理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进行深入探讨。
城市快速发展,大众希望借助此次论坛改进快速反应体系,为北京市的城市治理提供更高效的方法和方向。对于论坛可能探讨的创新管理模式,您有何期待?欢迎在评论区留言,点赞并分享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