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2025年长学制人才培养试点名单公示,9所中职12专业参与,政策支持成关键  第1张

近期,广州公布了2025年中高企合作推进的长学制人才培养试点项目名单。该试点项目规模有所扩大,预计招募约600名学员。然而,地方政策的支持力度成为该项目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这一点值得关注。

参与学校与企业规模变化

广州2025年长学制人才培养试点名单公示,9所中职12专业参与,政策支持成关键  第2张

广州市教育局官方网站公布了2025年的试点项目名单,名单中包括9所中职学校的12个专业以及7所高职学校和合作企业。值得注意的是,本次试点项目较首次试点规模显著扩大,涵盖2所高职、2所中职和4个专业,企业参与范围也从市属国企扩展至优质民企。数据显示,新试点项目在参与学校和企业的数量及类型上均有增加,为长学制人才培养提供了更多支持。这一举措反映了广州在职业教育协同发展领域的持续探索。此举不仅丰富了人才培养的途径,还为各类学校和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创造了更多机会。

2025年预计的规模扩张将促进长学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拓展,覆盖更广泛的学科和行业。中职与高职学校的广泛参与,将有效整合教育资源,并扩大企业参与范围,同时确保人才培养更贴近市场实际需求。

试点学校相关情况

该学校具备强劲的办学能力和明显的专业特色,与多家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并获得了行业龙头企业的鼎力相助。以黄埔区的学校为例,其申报的专业紧密结合地区优势和新兴产业发展趋势,与高职院校及企业之间的交流无障碍。这一现象体现了试点学校在专业选择与合作对接上的精确度和高度匹配性。

试点学校的选定并非随机,而是依据该区域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来确定的。这些学校拥有较强的办学能力和显著的专业特长,确保了长期教育培养的高质量。此外,学校与企业的良好合作基础,促进了教学与实际操作的紧密结合,为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了稳固的基础。

报考相关事宜

该专业目前计划招生人数为50名,考生需在广州中考的首批志愿中,选择“三二分段及省级以上重点特色专业”进行报考,但具体事宜需等待上级部门的批准。此举为学生有意向参加长期培养项目明确了报考的条件和流程。

该报考规则一方面有利于选拔出对特定专业感兴趣的学生,另一方面可确保招生过程的有序性。尽管规则尚需上级审批,但已明确的招生名额对学生及家长构成了关键性的参考依据。

长学制的含义与优势

高职院校与中职学校联手企业,共同实施五年制教育体系,以智能新能源汽车等行业为例,实行“两年中职教育+两年高职教育(教学通常在中职阶段进行)+一年企业实习”的培养模式。在此体系下,学生毕业后能够获得多类证书,其技能与行业需求高度契合,就业前景得到保障。

长学制改革消除了高考压力及分段实习等传统升学弊端。该制度融合了“三二分段”和“订单班”的优点,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专注度和技能培养的连续性。此外,学生通过获得多种证书,在就业竞争中增添了显著优势。

现存升学方式的不足

广州每年大约有八成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选择继续深造,然而,主流的升学途径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包括中高职“三二分段”衔接不紧密、对接关系不稳定、教学内容有重叠、与产业实际需求存在较大差异。这些缺陷显著降低了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的质量和成效。

当前升学机制无法充分满足产业及学生个体的发展需求。产业变革步伐加快,迫切需要与之相匹配的人才培养体系。然而,现有机制的不完善导致人才供给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

企业积极性的激发

目前出现“学校热情,企业冷淡”的现象,广州市医药职业学校副校长提出,应采取税收优惠、荣誉称号等手段来调动企业积极性。这一观点指出,在中高职院校与企业协同推进的过程中,提升企业的参与热情对于培养长期教育体系下的专业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企业若能主动参与,则可确保长学制教育培养出的人才更符合行业需求,实现教学与实际操作的深度融合。反之,若企业参与度不足,教育成果与产业实际需求之间将产生差距,进而对长学制教育模式的成效带来不利影响。

关于激发企业投身于长期教育人才培养的积极性,文中已列举了一些策略。除此之外,您认为还有哪些途径同样有效?欢迎在评论区交流您的观点。同时,若您觉得本文有价值,不妨点赞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