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合作中,合同争议常成为棘手难题。近期,山东淄博博山开发区(域城)法庭成功化解一宗买卖合同纠纷,此举成为焦点,吸引了广泛关注。

案件缘起

自2020年始,老王与老李展开业务联动,老王通过老李采购减速机进行加工并出口。在加工过程中如遇问题即行退货,货款结算不固定。至2023年下半年,因市场行情不佳,双方终止了合作关系。然而,在核对退货及货款时,双方意见不合。老李指控老王拖欠5万元货款并提起诉讼,老王则因质量问题提起反诉,并要求进行鉴定,旨在退回货物并索回退款。这一事件揭示了双方矛盾的激烈程度,双方均努力捍卫自身权益。同时,这也凸显了企业合作终止时的清算工作至关重要。

法院介入

雪君法官助理表现主动,先后两次前往老王工厂,对涉案减速机进行了实地考察。她现场制作了勘验记录,有效地保全了证据。在过程中,她向双方明确指出鉴定程序将显著提高诉讼费用,并建议双方进行协商。她不懈努力,提出了三种调解方案供双方选择。这一举措充分展示了法院在协调解决纠纷、防止双方陷入耗时且昂贵的诉讼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同时,这也反映出法院在民事纠纷处理中扮演着调解和引导的关键角色。

达成调解

5万元货款纠纷,法官现场调解,老王老李的生意还能继续吗?  第1张

雪君的推动促使双方达成和解。老王向老李支付了35000元货款,并退还了7台减速机。这一结果本应使事件圆满解决。法院的调解避免了双方长时间的诉讼,节约了双方的精力和时间。法院的协调机制有效提升了纠纷处理的效率。

突发争执

事情并未如预期般顺利。设备交付过程中出现了问题。老王指出,一台减速机的上盖被老李取走,导致只能交付6台完整设备及1台缺少上盖的设备。对此,老李坚决否认。双方已达成调解协议,但老王的行为被老李视为违约和缺乏诚信,导致老李情绪激动。夜幕降临,双方僵持不下,均不愿履行调解书规定的义务。这一突发状况使得局势瞬间变得紧张,同时也让之前的调解成果面临失败的威胁。

再次协商

在关键节点,法官孙雪萍与于雪君积极介入。他们与老王、老李进行交流,坚持寻求双方可接受的交付替代方案。此举体现了法官对工作的严谨态度,致力于全面解决争议。最终,双方达成一致,决定用等量的生铁来弥补缺失的上盖。这一方案反映了双方的妥协精神,同时也彰显了法院工作人员在调解过程中展现的智慧。

圆满解决

法官持续努力,7台减速机顺利装车。老王向老李支付了35000元,完成了交易。夜幕降临,经过六小时的调解,事件于晚上八点告终。尽管过程充满挑战,但最终结果圆满,法官孙雪萍与于雪君均感到满意。此事件亦为其他面临商业纠纷并考虑诉讼的人士提供了借鉴,表明通过认真协商和妥善解决往往更为有效。

广大读者,当面临类似商业合作争议时,更偏好选择诉讼途径还是协商解决?如认为本文内容具有参考价值,请给予点赞与转发。